中新史第11天,今日知识点:《新青年》、《每周评论》。先看文本,再跟着音频来背诵,一遍两遍反复记忆。夯实基础,轻松无压力!
《新青年》
《新青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该刊的宣传策略以思想启蒙为要务。
《新青年》发展的三个阶段
(1)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9至1917.12),是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舆论中心。
(2)编辑部轮流主编阶段(1918.1至1920.5),由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
(3)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机关刊物阶段(1920.9至1922.7)它已发展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和党成立之后的理论刊物,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哪几个方面?
(1)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批判尊孔复辟。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反孔运动。《新青年》大力介绍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新道德,批判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并针对当时尊孔复辟逆流展开批判孔孟之道的斗争。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多,主要倡导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
(3)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一代青年。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扫清道路的作用。
《每周评论》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1918年北京,《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形势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宣传反帝反封建,并倾向社会主义;从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宣传实用主义。
核心内容:①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②反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③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五四运动爆发后,重点报道五四运动,系统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和引导。
宗旨特色:“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它“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
今天的任务完成啦!恭喜你累积了37个知识点,记忆效果如何,赶快到评论区打卡回忆吧~上墙记录你今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