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索姑庙

青龙山索姑庙

2018-04-24    10'29''

主播: <红土地>

163 0

介绍:
青龙庙索姑庙会 “能舍场边二亩地,不舍青龙索姑会。” 索姑会,是指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青龙山的索姑庙会。每年的三月十五日索姑离家之日,是索姑庙会日,届时,方圆百十里远的善男信女,男女老少,再忙也要挤时间来敬奉索姑娘娘 逛庙会看热闹。因而才有了“能舍场边二亩地,不舍青龙索姑会”的俚语。 青龙山,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段家镇东北七公里处,在这里湋河像一条青龙蜿蜒流过,故名青龙山,虽带个“山”字,其实只是因为地势起伏,沟深坡陡,地势险要罢了。沟坡悬崖顶上,有座古庙,叫青龙庙,庙内供奉索姑圣母,所以也叫索姑庙。一九五二年,扶风县人民政府在庙门口树立了“青龙庙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扶风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也为其颁发了“民间信仰场所登记证”。据《扶风县志》载:青龙山索姑庙始建于隋末唐初,庙内供奉的索姑圣母铜像,相传为唐代所铸,“索姑圣母”的名号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封赠,元末明初时,是青龙山索姑庙的鼎盛时期,据记载,那时候的青龙庙上的索姑庙,围墙宏伟,琉璃碧瓦,朱红门楼,庙内殿宇鳞次栉比,有天王殿、索姑圣母殿、山门楼、戏楼、索姑梳妆楼等建筑,彩绘相映,五彩缤纷,宏伟壮观,是关中西府一带游览胜地。现在庙门上方的题匾“索仙神女祠”五字,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书法大家任法融道长所题。 自古以来,青龙山的索姑庙会因庙而起会,饮誉西府,名扬大西北,索姑修道羽化成仙,为人治病、送子的传说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相传前秦某年7月15日,索姑降生在青龙村一户索姓人家,母亲早丧,父亲在外经商,索姑随兄嫂生活,其嫂奸诈,嫌索姑是个秃女,逼索姑边放羊边纺线,索姑将棉花架在满坡的荆棘上,风一吹,荆棘摇摆如纺车转动,棉花纺成细线,嫂嫂偷眼看见,十分惊异。当索姑到了出嫁年龄,兄嫂给其找到女婿品貌不佳,索姑心中不悦,后兄嫂逼嫁,索姑拒婚避嫁,摘掉头上秃盔,露出满头青丝,乘上其父买的白马向东而去,兄嫂方知索姑并非凡胎,后悔虐待索姑,紧追不舍,边跑边喊:姑姑等,姑姑等——就变成了一只鸣叫声像“姑姑等,姑姑等”的小鸟这自然是一段神奇的传说,每年的青龙庙会却是名声久远、众人皆知。索姑行至周至青山,坐功练气,修仙悟道。 每年的青龙山索姑庙会,由周围八社村庄群众操办,八社分别为:青龙、陈李、官庄、张周、大方、西河、浪店、高肖、十里铺等村组。庙会上,举行祭祀、设坛斋醮等法会道场,焚香祭告,祈福保佑,祛病除灾,申疏文表、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同时,一年一度的索姑庙会,也成了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盛大节日活动。届时,有从毗邻外省的四川广元、甘肃陇西、宁夏固原、河南灵宝等地以及本省的武功、周至、兴平、眉县、岐山、凤翔等县区的人,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朝拜索姑。各种民间技艺争相媲美,玲琅满目,有大戏、马戏、社火、秧歌、舞狮舞龙、竹马旱船。烟花板炮、面花刺绣、古玩山货、风味小吃、以及农畜产品交易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逛庙会看热闹的人,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索姑庙会上,尤其吸引人的是“游轿子”。相传,当时漫延一种可怕的 “黑水泻”,患上这种瘟病,腹泻黑水而亡。索姑采草药治好了许多病人,大家为感激索姑救命之恩,用轿子抬上索姑游转,彰显索姑功德。百十个小伙子抬起轿子,锣鼓敲打,载歌载舞,如癫如狂、轿子如水上游荡,人们拥簇着尽情抒发着对索姑的感激之情。从此每年庙会,都要举行抬索姑游轿活动,小伙子们抬着轿子,忽而进进退退,忽而东倒西歪,颠颠簸簸,摇摇晃晃,一路号子,一路呼喊,这宏大而热闹的场面饱含了人们对索姑的怀念之情,就这样流传了千年而经久不衰。现在抬的索姑坐像是木雕的,出自于本地负有盛名的民间雕刻艺人王士秀之手。唐代铜铸的索姑像,文革中被毁,殿宇被拆,坡林被砍伐,古碑被砸。庙内原有一口直径2.6米的“万人锅” 也在“大炼钢铁”时被毁,同时遭难的还有一棵四人合抱的古柏。现在的索姑庙宇,经过重新修建,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坡林已经绿化,青龙山,露笑颜,展新姿,欢迎四方游客。      青龙庙索姑会,因索姑传医送子而羽化成仙,久负盛名,成了扶风乃至大西北的民间传统盛会。
上一期: 又见槐花
下一期: 王建东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