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微观《央行划定金融科技委员会工作重点》

财经微观《央行划定金融科技委员会工作重点》

2017-06-07    04'45''

主播: 壹家好课

99 10

介绍:
在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仅10天后,5月25日,央行下属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成立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旨在推动金融科技行业自律发展。 据了解,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是由原来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转化而来,后者成立于2013年12月,正是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之时。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介绍,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现有成员单位151家,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特许清算组织、证券、创新型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 此外,专委会还设立了区块链支付应用、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应用三个专项研究组。其中,区块链支付应用研究组组长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担任,数字货币研究组组长由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金融大数据应用研究组组长由数据中心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何宝宏担任。 与专委会的自律性质不同,央行5月15日成立的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下称金科委),作为央行的协调议事机构,成员单位全部来自央行内部。据了解,金科委由央行科技司主导,科技司司长李伟或兼任金科委办公室主任。 在5月25日支付清算协会金融科技专委会成立大会上,李伟首次向外界介绍了金科委的基本情况:央行金科委由分管科技的行领导牵头,成员单位包括科技司、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司、支付结算司、征信局、反洗钱局等相关司局。 下一步,金科委将重点在调查研究、应用试点、标准规范和创新管理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金融科技研究。在他看来,加强金融科技领域,尤其是关键领域的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研究工作会从宏观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从微观聚焦金融科技的具体技术与产品,坚持统分结合,按领域、分条线地开展关键技术和重点业务研究。 二是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为了准确把握创新实质,避免抑制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应用试点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他表示,将引导需求迫切、影响面广、普适性强的创新开展应用试点。如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金融风险防控;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与交易验证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金融科技发展打好基础。 三是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先行的助推作用,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移动终端等标准的研制和完善工作,支撑和引领金融科技时代支付清算的有序发展。 四是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在金融科技应用的初创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辟创新试验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验证创新可行性、合规性;在金融科技应用的成熟推广期,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透过创新表面纷繁复杂的形势,看清业务的实质,甄别业务属性,强化穿透式监管与功能监管,引导金融科技正确应用。 以金融科技委员会成立为又一标志,中国金融发展的内在创新正在持续催生监管创新。这些创新涉及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方方面面,把握好监管与发展,引领科技金融这艘航船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安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