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2017-03-04    23'41''

主播: 海阔天空 ❤️☁️

35 0

介绍:
二月二,龙抬头 诵读:海阔天空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4象或4神),东方苍龙也叫青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角宿’就是龙角。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民间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大地返青,万物百虫开始苏醒,春真的来了,春耕也从此由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称为“春耕节”、“春龙节”、“龙头节”等。   按照《尔雅》的最早命名,农历二月称“如月”,“如”是“随”,按天地意志,“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形象地说明接踵而来的勃勃生机。 进入“如月”的第一天,先要过“中和节”。中和是指天地万物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要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龙抬头”与“惊蛰”节气很是相近。蛰是潜藏,龙抬头是潜龙从沉睡中抬头惊起,这就是惊蛰——“大起万物扰。”龙吐气为雷,雷出地奋,众物同应,是为雷同。雷动风行,雷风相薄,就此引发春来之生机勃勃。   西晋左思《魏都赋》中对“龙抬头”与“惊蛰”就有非常形象地描写:“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二月二里话民俗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了。   1)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二这天,也是“中国传统理发日”,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不过,民俗学家称“剃头死舅舅”则实为讹传,“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因此,民间普遍认为“二月二”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民谚也有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孩子要“剃喜头”,保佑健康,长大后会出人头地。大人“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生意兴隆,顾客盈门。  “献生子”,古时这一天,民间要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还要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则要进农书,以示务本。青本是东方色,彼此奉献青布口袋盛的各种种子,“籽”“子”相通,将农耕与家丁兴旺的祝愿都献与他人,正是中和关系之寄托。 2)二月二,挑菜节 “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阳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3)二月二吃“龙食” “二月二”这一天也有很多关于“吃”的讲究——各地老百姓吃的东西都要加一个“龙”字,比如:猪脸是“龙头”,面条是“龙须”,饺子是“龙耳”,炸糕是“龙胆”,煮蛋是“龙蛋”,春饼是“龙鳞”,炒豆子、吃馄饨叫“龙眼”,吃米饭叫“吃龙子”等。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4)二月二,吃撑腰糕 江南一带就有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习俗:过去一到二月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担柴挑米凭的就是腰板结实,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终年的劳作了。   5)二月二,吃爆米花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后,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吃爆玉米花的习俗。   6)二月二,花朝节。 农历二月当然不全是跟吃相关的,还有一个风雅的节日,那就是“花朝节”。   唐代女皇武则天爱花成癖pǐ,每年到了二月十五,就让宫女们采集百花,与捣碎的大米一起蒸制“百花糕”来赏赐群臣(说了半天其实还是吃)。后来长安、洛阳等地就以二月半作为“百花生日”,为百花过节,这样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清代。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世界上像中国这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不多,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着悠久的传统。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花朝节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   7)唱数九歌 如月、中和、花月、酣春……这些生机勃勃的名字,就是属于农历二月的。 数九寒冬一过,到了二月,煦暖的和风吹开了一片生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正是“五九、六九,河边看柳”的日子。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这是北方的“数九”歌 △二月二,谚语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惊蛰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1、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 2、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3、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4、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打好囤,备好梯,丰衣足食无忧愁。 5、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6、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7、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 8、仲春二月二,谷种好落地 9、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门脑贴"甘露",精耕细作多流汗,今年又是大丰收。   △二月二里的古诗   《二月二日》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 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寄友 [明]  韩奕 频年方节两匆匆,往事闲思半梦中。 江郭春寒连夕雨,海棠花信几番风。 萋萋远浦迷芳草,历历青天没断鸿。 怅望思君无限意,扁舟一醉故人同。 抬眼望天,澄碧 空晴万里;三春美景,二月 正当佳时。柳叶依依,百花齐放,“酣春”、“仲春”,二月 当之无愧! 这份欣欣向荣,带给了每一个人锦簇般的无限希望! 让我们珍惜这良辰佳时,让我们来播种春的希望吧! 节目配文来源于网络并加以整理。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上一期: 微话节气.雨水
下一期: 惊蛰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