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七言律诗·咏荷》 文:河边漫步 淤泥不染净神魂,出水芙蓉玉体纯。 傲骨冰心含紫气,罗衣翠袖掩香唇。 情丝万缕醉明月,意念千层悯俗尘。 姿态安闲佛前客,世间相度有缘人。 【平水韵·押真】 2017.8.7·西宁 《说荷》 文:河边漫步 自小喜莲、爱莲,醉心于莲花,对于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爱不释手,崇拜之至,更是百读不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短短数语竟将莲的品性一一道出,世间再无文出其左右。古今诗词圣手也写过许多莲的诗词,但都不如《爱莲说》简洁、明了而又寓意刺骨。 还记得幼年之时,房后有一水塘,采挖莲藕总要留一部分在淤泥之中,翌年,一层层绿荷自水中缓缓而出,婷婷玉茎托起菡萏向上攀缘,开出的花朵犹如佛光,净心敛神,圣洁的令人不敢有半点亵渎。那时,和玩伴潜入水中做游戏,躲藏于荷叶从中,那些快乐之事虽不如《采莲赋》中描写的香艳,倒也快活自在,其乐融融。 幼年之时,不懂情调,不知月下赏荷的意境。自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给荷涂上一层素淡清雅的底色,感受 月色朦胧, 若有若无的景色,才捶胸顿足,懊恼不已,但又离开家乡已久,再也无有月下赏荷景致,只有从《荷塘月色》歌曲中聆听月下荷塘委婉的韵律,闭上双眼想象月下荷塘的静幽与迷离。 为此,也追过荷,到白洋淀专门看荷,可惜季节不对,只有满眼的冷清,令人失望不已。在云南、海南、西安也见到过莲花,但只是些睡莲,并不是心中向往的荷花。莲盛于江南,对于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很难生长,有一些零散的也多是睡莲。俗语说得好“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渴望看莲、赏莲的欲望与日俱增,无法抑制一睹出水芙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雅容颜的奇情。 有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西海都市报》报道出一则消息,“西宁也有荷花可以观赏了,位于青海民族大学南院......”,看后令人欣喜若狂,逐携妻带女,手挽相机前去观赏。虽离家不远,也几费周折。先是游遍民院,无果,怀疑消息来源是否正确,怀揣忐忑的心情寻人打听,才知需从地下通道穿越,行至南院继续相询,确定有荷、,确定方位,才算长嘘一口短气。 沿着大路向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园颓败的月季,“花无百日红”,但从尚未凋谢的花朵中可以看出当初怒放的盛况,也可以想象出当时人潮如海观赏的情形。继续沿赏花小径向前,弯弯曲曲,红砖铺就,红花绿树,有一种“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倒也清新雅致。 行至近前,荷出自一个不大的小池之中,不能算塘。小池周围绿柳婆娑,一丛丛萱草花朵娇艳,与池中荷花相望。池边人影憧憧,摄影师“短枪大炮”,闭目凝神,有一种不把荷花的神韵摄入镜头之中不罢休的态势。池边更多的是花枝招展的女士,搔首弄姿,一个姿势接一个姿势,时不时伴随着一两声尖叫。 池中荷没有想象之中的壮观,也没有江南荷的蓬勃,肢体娇柔瘦弱,也许是“高原反应”、“高寒缺氧”的缘故吧。但欣喜多于失望,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只见不大的水池中,荷花有的含苞,有的花瓣随水,只剩小的可怜的莲蓬绿意盎然。竞相开放的、粉的、白的荷花靓丽委婉,姿态优雅。荷叶漂浮于水面,勾画出无数的圆。盛开的花瓣、翠绿的荷叶在微风中摇曳,逶迤、婀娜,送出一缕缕清香。我一边欣赏一边拿出相机,远摄近拍,恨不得全部纳入囊中。 正拍的兴起,妻在一旁呼唤,我顺着手指向上望去,晚霞漫天,大地、高楼映印在一片火海之中,煞是装观。拿起相机埋头苦照,随着一缕缕清烟,云霞散尽,朱自清笔下的隐约、朦胧尽显其中。星光、月色被黑云遮掩,却没有月下荷塘的韵味。远处灯火闪烁,看看天色已晚,呼妻唤女蹒跚而回。 刚出校院,已有雨点滴落,往西天望去,黑云压顶,急忙打车回家。回至小区门口,大雨倾盆,由于出门时忘记带伞,回到家中,三人衣衫尽湿,有些狼狈不堪。我悄悄理顺心态,准备迎接妻子铿长的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