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规则》作者:戴智生

小小说《规则》作者:戴智生

2020-11-07    06'36''

主播: 大极手🍒

249 1

介绍:
上次写了篇《讲究》的小小说,“金雀坊”网刊推出后反应尚可,计划再写篇《规则》,却迟迟未能动笔。我在纠结,“规则”和“讲究”好似相同的题材,出新何其难。忙也是一个原因,儿子助我升级做了爷爷,我得想法帮他买菜弄点好吃的,外面的事情又赶到一起,市作协换届、体裁创委会成立、主题采风,我都得参加。 我蜗居偏僻的小县城,距市里140多公里,每次去都不甚方便。以前班次少,去一趟还得住一宿。我曾住舅舅家,次数多了也不好意思打扰。 自从爱好写作,市里举办文学讲座及其他有关活动,我都想方设法去参加。那时年轻,我们县里一帮文学爱好者,男女结伴,浑身是劲,下了长途客车,徒步几条街,轻轻松松。食宿就简单了,一碗清汤可以打发一顿,五元一宿的招待所也住。 囊中羞涩啦! 搞写作的人似乎都穷,我们自嘲“君子固穷”“君子安贫”。“穷且益坚”就不那么准确了,我们当年那批文学青年,坚持下来的没几人。而坚持下来的,大都成为本埠的“文杰”。 著名的诗人有三位,刘诗人为翘楚;付老师是散文大家,我省“三驾马车”之一;何三根的作品曾刊发《诗刊》《人民文学》,虽然现在创作不多,但他是省作协理事、市作协常务副主席。 坦白说,重新同他们交集在一起,我有点汗颜。我也搁笔很多年,“回归”时间不长,还没有像样的作品。或许小说作者寥寥无**,何主席让我凑个数,填补体裁上的空白,推荐我当了市作协副秘书长。 一直以来,市作协开会或采风,必邀他们参加。他们有时去,有时不去,为此惹来不少闲话。其实真正原因还是交通,活动地址总是变化,时间不好掌握。租辆小车,500元来回是友情价,乘班车便宜,单程25元,但可能住一宿,商务宾馆人均也得100元左右。现在肯定不比当年寒酸,作协没有经费,自己掏腰包总还是负担。 何主席说:“以后去市里活动开你的车去,费用大家平摊。” 我一下没有反应过来。我确实有辆半旧的五座面包车。 何主席继续解释:“市里有通知不去不好,去又不方便。本来付老师有辆车,他爱喝口酒,又怕开长途。” 我答:“哦!没事没事,我开车。” 初次用我的车,我们四个人同行,晚饭后决定回赶,付老师和我轮流驾驶,一点也不累。自驾费用也不高,油费150元足够,高速往返98元。何主席提及费用的时候,我主动摊了一份,他们每人给我发了62元的红包。 往后用车,无论四人同行,还三人行,他们都固定给我62元。 我真没计较这个数字,我本来就是喜欢凑热闹的人,而且习惯了用车,水杯、老花眼镜、雨伞、充电器等物件,车上有备用,自己方便。 老婆倒是稍有微词,我没有外传。刘诗人坐车喜欢吃零食,脚垫坐垫遗留果壳,何主席烟瘾大,每次洗了车,老婆还能闻到烟味。 上周连续三天跑市区,不是我的车。活动是市文联、市扶贫办联合组织的“脱贫攻坚采风”,各文艺家协会参加,我们搭乘汪老师的车去市政府集合,再统一乘中巴到下面的乡镇。 汪老师是中年书法家,热情奔放。他在微信群邀请大家坐他的“别克”商务车,报名的有两位书画家、两位摄影家、加上我和何主席,刚好七人。 采风结束时,我提醒何主席,大家是不是摊点费用,何主席征求其他人的意见,无异议。 汪老师认真地回应:“这是什么话?我自己的车,不用大家掏钱。” 我轻轻地说:“这样不好吧?” 汪老师笑了起来,说:“难得的,为你们‘大家’服务是我的光荣。” 何主席接腔:“汪老师是高风亮节!” 于是,大家都沉默。 我突然好像看见,何主席诡异地瞥了我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