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郎讲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于《论语 • 述而》。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简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见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论语》中还有不少记载,告诉我们孔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
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 子张》)——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 • 八佾》)——不了解、未确认时,就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直到明明白白为止。
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 公冶长》)——了解一个人、一件事,不但要听,还要看,还要思考。
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 • 公冶长》)——对学生讲,作为老师的自己,竟然比不上一位学生,没有圣贤的胸怀、境界,岂能如此虚怀若谷、谦恭虚心、温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