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7)〖顾瑞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7)〖顾瑞荣〗

2019-02-17    10'42''

主播: 冯河

439 6

介绍:
《生活在中国,你想认识儒家与道家吗?》(顾瑞荣) —— 《道德经》系列讲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一   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中国文化的讲座、漫谈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围绕这个主题我谈一下中国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他们的相互关系。 生活在中国,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主要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和道家持续了2500年,一直以来护佑着我们中国人 ——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心性。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被护佑着,主要是这两大家。 我们也知道隋唐之后又加入了印度传过来的佛教 —— 佛教文化,佛教的价值观、佛教的世界观。佛教传入中国比较早的时间其实是东汉永平年间,魏晋南北朝之后,佛教在中国力量越来越大,到隋唐达成了高峰。特别是唐朝出现了禅宗,于是天下皆知佛教。佛教非常的兴盛,几乎所有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全部都进入到佛教里面,使得中国文化开出了非常璀璨的花朵,累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个传承延续了好几百年,一直到元明清,近代以来基本上有所衰落。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三家文化滋润、养育了中国人,这都是指在以前。特别是我们看到明清、民国以后中国的文化,因为中国历史的关系,中国文化实际上是凋零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传统文化被摧毁得更是惨烈。好几次反文化运动,摧残的实际上是中国人精神的基底,所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在现代更是衰落了。 现代人实际上只有极少部分人对儒家、道家、佛家有一些深入,非常局限,甚至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都还是非常的薄弱。比如学术研究,从80年代以来的恢复,中国哲学史的恢复,大家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局限在儒家,对道家、佛家基本上都很陌生。学术界是属于非常专业的领域,对他们来说也都非常非常的陌生,可见一般人的了解更是太少太少。直到现在,譬如说对道家的研究,实际上还是非常的少、非常的缺乏,误解也非常的多。对佛教(家),更是把它当成是宗教,也不研究或者研究得很少。 我们要想从文化中间获得支持、获得力量、获得安心、获得那样一种滋养,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去进入文化的,没有进入,没有了解、理解、把握,什么都不可能。所以今天我们这个漫谭,我试着给大家讲一讲儒家和道家,我讲的主题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48章。这样的一个主题,这样的两个句子,非常恰当地展现了道家和儒家。这两个句子,在我看来非常恰当地概括了儒家和道家主要的特质。所以我今天拿这个来做主题,以使大家对道家和儒家有一个概括性的、简略的了解。 我们知道雅斯贝尔斯在对世界哲学进行研究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是他自己后来总结出来的。各个文化传承在轴心时期,也就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0世纪这样七、八百年的时间里面,有一些基本的东西奠定了。这样一段时间,中国文化里面就是我们讲的所谓的先秦时期。老子生于公元前570或者571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0年,就是在轴心时期。当然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曾子,包括儒家还有荀子,道家还有列子等等这些人都生活在轴心时期,中国文化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有了一个基本的奠基。 这些学派按照先秦里面讲叫九流。比如墨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等,有好多家。但是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社会进程的,到最后大家总结起来看,主要还是儒家和道家。当然墨家的影响也巨大,因为手工业者都是跟随着墨家的,这是先秦,后面是另外一码事儿了。还有兵家《孙子兵法》,在国家对国家的战争与一些外交事务里面,兵家也非常的重要。农家也重要,因为我们是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农耕文化。 但是,在精神文化领域里面,我们说还是儒家和道家最重要。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两翼一直不断地向前飞行或者滑行,后来加入了佛教(家)变成三家。这是我们通常的感受,也的确是历史的一个事实。 今天因为我们集中在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所以我们把佛家就撇开来,不讲。如果能够了解儒家和道家,基本上我们对中国文化已经了解了。佛教是一个外来的宗教,但是它完全中国化了,中国的大乘佛教完全中国化了,实际上你不能够排除它。把现在的佛教还叫成印度的佛教,这是不客观的、不现实的,不明智的,也是漠视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因为今天的主题,我就不涉及佛教了。 老子《道德经》第 48章,我先把它读一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先讲了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讲为道日损。我们先看看48章的内容,这个句子的出处我们知道一下,然后我以“为学”和“为道”来展开儒家和道家的介绍。 (2018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