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7)〖顾瑞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7)〖顾瑞荣〗

2019-02-17    14'35''

主播: 冯河

436 7

介绍:
《儒家的“为学”到底是些什么内容?》(顾瑞荣) ——《道德经》系列讲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二 我们先来讲“为学”,孔子的儒家。 要讲儒道两家,基本上我们可以集中在孔子和老子这两个人身上。我今天在这里讲“为学”,主要是拿《论语》,也就是孔子的这个言行录来讲这个“为学”的内涵。到底孔子讲的这个“为学”是什么? 也许我们对孔子、儒家已经有所了解,我们知道孔子一生非常的好学。他自己因为家庭出身的关系,尽管是当时宋国的贵族,但是到了鲁国以后由于他父亲早逝,他的父亲生他的时候已经70多岁,从小是由母亲带大的,母亲也是回到了娘家然后把他带大的。所以他说自己也是“吾少而贱”。他的身份其实已经不再是贵族,或者他不能享受贵族的待遇,所以他跟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学习很多。他说“吾少而贱”,很多贵族不会去做的事情他都会做。譬如说他去放牛、放羊这种农事,跟这个有关系的。孔子非常好学,他说他自己这个样子(譬如大家以为他很博学多识),不是人家称颂的他具有非常的智慧、境界非常高,怎么怎么着,他自己说我这个不是天生的,我这个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这个学贯穿了他的一生,而且我们也看到《论语》里面的记载“入太庙,每事问”。他一直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不了解的,尽管他已经非常博学,但也要不断地学习。“入太庙,每事问”,一个当然有可能他不知道,但是也有可能他是出于尊重。入了太庙要问太庙里面负责的这些人,这是一样什么,那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尊重,也是要让人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或许他自己也并非了解。所以他是一个非常好学、不耻下问的人。 那么在《论语》里面这个“学”到底是什么含义?因为讲了“学”,也就知道了“为学”。 “学”到底是什么含义?整个《论语》讲了好多,如果集中要挑出来的话,我做了一个整理,发现有非常多,我在这里只能挑一些讲。 我们回到《论语》的第一篇,为学篇,我们看到其实基本上“学而篇”谈“为学”比较多。第二,他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算作是为学的内容。我拿“为学篇”前面的那几段来讲,稍微点一些就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学”的内容是很多的。 譬如说1.6,第一篇的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弟子”,我们可以理解为入孔子私塾的,所有人都可以的。那么弟子要学的是什么东西呢?“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个内容已经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做人,就是懂得自己怎么样子做一个人、做一个能够自立利他的人。“而亲仁”,是指能够追求“仁”的境界的。“仁”的境界,就是内心那种道德境界。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教导也就是儒家的道德境界。然后他又说“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后面这个“学文”就是指学习文化知识。做人是根本,文化知识是行有馀力而做的。 下一条。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个“学”,我们已经看到了,就是一个人在家里面怎么样子侍奉父母,在与朋友交的时候怎么样子言而有信,你事君的时候对于上层贵族或者是对于君主,你是应该怎么样子对待的,对于贤人你是应该怎么样子对待的,这些都是属于“学”的内容。“虽曰未学”,指虽然没有学这个文化,但是子夏说“吾必谓之学矣”,我仍然会夸赞他学得好。所以子夏的这个教导,他的弟子里面他肯定更注重一个人的修行修为,道德的这种修为,他是怎么样子做人的、实践的这种能力。 如果我们统观《论语》的“学而篇”,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内容都在。基本上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在社会里面的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他所需要的东西都是学习的内容,而孔子也都说到了。尽管在“樊迟学稼穑”——就是学农业知识的时候,孔子有点瞧不起,但不管怎样,农业也算是应该学的东西,只是孔子初衷在文化精神方面的这种传承,所以他有点瞧不起樊迟。 总之关于知识、关于技能、关于学问、关于文化都是学的内容,也就是“为学”的内容。 换一个视角,我们从孔子所教的“小六艺”,驾车、射箭、书写、数学、礼乐,从这个“小六艺”来看,学的内容也是很多,包括一个人在社会里面如何生存的,如何尊奉这个社会的,如何可能维持,怎么样子当一个家臣,当一个官员,都需要的。“小六艺”实际上也是贵族的教育,孔子自己学了这么多,他办私学把这些内容也就普传了。 从孔子教学生以及他自己一生的学习,这个涉及到的“大六艺”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我们知道孔子所说的“学”包括的重大的内容,是文化知识思想。孔子最喜欢的是周代文化,他要把这个文化传承下来。周代的这个文化叫礼乐文化,所以孔子的教学以及后来的儒家,“学”的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间生活、生存所需的任何的知识、技能、学问、文化,这些内容都包括了。 当然还有包括德行,就是怎样做人,做人要有境界,就是要成仁、要成君子。怎么样成仁?成仁是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就是不仅要顾及到自己,还要顾及到他人。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么样算尊重别人?怎么样去协助别人、扶持别人?这是一个仁人志士、一个君子都应该学的东西。这个“成仁”也包括了“正己”、“克己复礼”。孔子还是以儒家的周礼来要求自己的,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跟“成仁”是一致的、一体的。儒家基本上是围绕着这样一个“学”的内容来进行,这就是儒家的“为学”。 在论语的第十一篇《先进篇》有一个总结,就是孔门有四科。一德行,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四个为代表;二言语,以宰我、子贡为代表;三政事,以冉有、季路为代表;四文学,以子游、子夏为代表。 孔门四科意味着什么呢?孔子的这些门徒、弟子们他学习的这些内容派什么用场?一个是修身、德行,还有就是言语。言语是什么意思?使用语言就包括了外交、沟通、做教育,这些都在里面的。政事是做官。文学,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经典的传承,都属于这个部分。也就是文化传承的部分当时叫文学。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孔门的四科,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的《论语》里面,孔子讲到的那些“学”的内容是包括了所有的做人做事的内容,这是一个正常的人都要学习的。而这些内容,都是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累积,然后有所成。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等等。 (2018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