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评《资治通鉴》(158)【13.2.1 晋纪•惠帝 1/3】

张评《资治通鉴》(158)【13.2.1 晋纪•惠帝 1/3】

2022-12-10    07'14''

主播: 冯河

62 1

介绍:
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158)【13.1. 晋纪】 【2. 惠帝 1/3】 ◆ 卷之十三 《1. 晋纪》 ▲ 【2. 惠帝 1/3】 孝惠皇帝,名衷,是武帝第二子,在位十七年。 【原文】(1) 七年九月,以尚书右仆射王戎为司徒。戎为三公,与时浮沉,无所匡救,委事僚寀(cài),轻出游放。性复贪吝,园田遍天下,每自执牙筹,昼夜会(kuài)计,常若不足。家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常钻其核。凡所赏拔,专事虚名。阮咸之子瞻,尝见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遂辟(bì)之。时人谓之“三语掾(yuàn)”。 【直解】(1) 惠帝七年九月,升尚书右仆射王戎为司徒,居三公之任。那时贾后专政于内,贾谧(mì)等擅权于外,王戎虽为三公,只随波逐流,与时上下,以图容身保位而已,并不曾直言正色有所匡救,把府事都委与僚属管理,常轻身出去遨游放荡,无复拘简。其性又贪婪鄙吝,所置园庄田产遍于天下,每自家执着牙筹,日夜算计帐目,常如不足。家中有一种好李,发卖与人,恐人得了这种,分夺其利,临卖时常钻破李核,使人再种不得,其贪吝至于如此。三公以荐贤为职,他凡所称赏荐拔的,专一采取虚名,不论实行。有阮咸之子阮瞻,尝谒见王戎。王戎问他说:“历代圣人,崇尚名教,要人遵守礼法;老子、庄周却发明自然无为之教,只要任意率真,不以礼法自拘束。这两样教门,其旨意同乎?异乎?”此时放达之士祖述老、庄,而礼法之士每深嫉之,两家各争是非,故王戎发问及此,有混同儒、老之意。那阮瞻正是个尚老庄的人,会得王戎的意思,乃含糊答说:“这两家道理得无相同。”王戎甚喜其言,叹美良久,就举他做三公府中的掾属。当时人见他因这“将无同”三字便得了美官,遂号他做“三语掾”,其轻于取人又如此。盖自魏晋以来,士大夫祖尚老、庄,崇奖浮薄,其自处则抑名教而贵玄虚,其取人则采虚名而略实行。至于惠帝之时,其风益盛,其习愈靡,以不拘名分者为旷达,不修职务者为高雅。丧容止之仪,纵耳目之欲,则谓之任真;托虚无之论,悖哀乐之情,则谓之忘累(lèi)。废时失事,败礼伤化,无所不至,甚者以国家之治乱兴亡亦举而委之自然之数焉。驯至五胡乱华,中原板荡,王戎诸人,不但得罪于名教,抑且倾覆人国家,诚万世之所当鉴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