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用世界的眼睛回望故乡:行走观察的意义|周轶君&吕晓宇

124 用世界的眼睛回望故乡:行走观察的意义|周轶君&吕晓宇

2022-09-30    74'22''

主播: 跳岛FM

1977 10

介绍:
疫情第三年,出国旅行成为需要仔细打捞的回忆。踏上远方的土地,被陌生的语言和异族的面庞包围,转身离开,回到故乡与邻人之间,或者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接受新一轮冲击。来去之间,一段“在路上”的生命,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 本期节目,跳岛的老朋友柏琳作为特约主播,与作家周轶君、青年学者吕晓宇教授聊了聊行走观察对一个人生命质地的改变。两位嘉宾都有着丰富的现场经历,曾分别作为记者和学者亲历中东、拉美等地的危机事件。如今回望那段人生,他们如何阐释“不安”对自己的召唤?作为时代气旋中的外部观察者,他们何时潜入深水,又何时抽身离开?当全球化再度成为一种愿景,不安全感迅速蔓延,除了呼唤远方的共情,能够逆转极化、重建信任的,或许正是这样和其他民族切身交往的经历。正如节目中周轶君所说,交流的力量可以跨越高山大海。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家门,或许不是为了逃离。在世界的另一端回望,才能看到故乡真正的模样。 【本期嘉宾】 周轶君,纪录片导演、写作者。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著有《中东死生门》、《走出中东》。 吕晓宇,湖北武汉人,青年作家、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曾供职于联合国。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长期进行评论和非虚构写作,出版有《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 【本期主持】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著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目前正进行巴尔干半岛历史文化的系列写作。 【时间轴】 03:00 “舒适圈”外的诱惑:每个人都有走出家门的冲动 12:44 大事件的气旋过后,日常生活才是观察暗流涌动的最好时机 20:28 随时可以抽身离开的外来者,是否有权“干涉”当地人的生活? 33:33 中国人自己的事,外人永远搞不懂?:外部视角不可或缺 41:22 共情的多重维度:会引来对话与理解,也会导向分裂和极化 54:23 不安全感蔓延全球,当战争被景观化,看总比不看好? 69:57 行走观察如何改变生命质地:背着故乡的行囊出发,以世界的眼睛回望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人物 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1935-2003),国际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代表作《东方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 竹内好(1908-1977),日本文学评论家。代表作《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现代中国论》。 阿摩司·奥兹(1939-2018),以色列作家。代表作《何去何从》《我的米海尔》。 周有光(1906-2017),中国语言学家。代表作《从世界看中国》《朝闻道集》。 书籍 《想象巴尔干》[美] 玛莉亚·托多洛娃 《与屠刀为邻》[法] 让·哈茨菲尔德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Yixin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 片头 DTlina - LoFi Chill 片尾 AURA.Pote - Lazy Man 【视觉设计】孙晓曦 李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