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旅

文学之旅

2017-05-02    30'09''

主播: 凯院TV

110 5

介绍:
笔墨书香文字,品读指尖词蕴。 阁楼,书斋,骚客, 围一席琴棋,掷一笔书画,赋一首诗词。 许谁一生韶华执笔于墨纸间,叹卿三世风采于相约于默语心。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神鬼,是人心;这世界上最值得我们泪下的,不是那些煽情的语言,也是人心。”这句话用来评价南派三叔笔下的《盗墓笔记》再适合不过了。在这本书中,主人公吴邪是一位温和善良,存有良知的人,不管是在贪婪的世界里,还是在任何可以改变他人人生的拐弯点之时,吴邪都保持了自己的良知,可见这珍贵且少见的“良知”,本身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好的“天真”吴邪。 一、文学文人阁——南派三叔与《盗墓笔记》【1434字】 神秘的陵墓,密闭的空间,华丽的壁画,诡异的迷宫,玄妙的机关,恐怖的鬼怪,刺激的偷盗,身手不凡的盗墓者……书中的谜团一环接着一环,惊心动魄,除了让人惊叹于古人无尽的智慧以及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外,还给读者留下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作者擅于使用第一人称,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描写,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如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体会到古墓中那种神秘诡异的气氛。 其实《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的第一部小说,这本小说的第一步是在贴吧起步,慢慢开始一步步成长,后来随着关注度的增加,《盗墓笔记》也由贴吧转到其他文学网站,并首发于起点中文网。 南派三叔原名徐磊,是浙江嘉善人,曾就读于嘉善二中,毕业于浙江树人大学。他曾做过广告美工、软件编程、国际贸易等诸多行业。但是由于小时年弱多病,所以尝试用写作的方式构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常常以身边的人,如家人、同学等作为原型进行创作,这大体也是南派三叔创作最原始的积累。 在《盗墓笔记》的番外里,南派三叔就写道:5岁的自己,窝在外婆怀里时,听到了人生里第一个和尸体有关的故事,讲的是村中大户院子底下挖出的血尸,从此对地底下的神秘世界产生了浓厚的想象。于是在2006年他开始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写下第一篇《七星鲁王宫》,因此受到网友热捧,有了自己的固定书粉,粉丝们追着他催更,他便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更文的生活。 南派三叔从初涉写作到开始创作《盗墓笔记》后传《盗墓笔记 少年篇·沙海》总共用了七年有余的时间。在2013年3月22日,南派三叔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因压力巨大,不再进行任何文学创作,但保留“南派三叔”作为笔名。短时间内该微博转发量十余万,大部分网友对南派三叔宣布封笔表示遗憾但理解。至此,《盗墓笔记》续作《藏海花》和《盗墓笔记》少年篇《沙海》成为永久的未完结作品,也成了所有喜爱他作品的读者的遗憾。 尽管《藏海花》和《沙海》已经成为永久的未完结作品,但我们不可否认《盗墓笔记》本身的创作价值和文学魅力,当你把《盗墓笔记》的五部从头看到尾,然后再追寻着南派三叔不断的更新,就会发现,这本书吸引人的是悬疑,而留给人的是感动。所以《盗墓笔记》对于南派三叔的粉丝而言,应该是一部感人的小说。 二、文学漫步——《老九门》【1407字】 上一个版块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南派三叔与他的《盗墓笔记》,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漫步他的《盗墓笔记》前传之《老九门》。 《老九门》是《盗墓笔记》的前传,讲述的是吴邪等人祖辈的故事,它以平和简短的风格,讲述各自人物的日常片段,重新揭示了盗墓笔记中有关老九门的秘密和这九个盗墓家族的背景。《老九门》最早发表于《超好看》。三叔所著网络段子《他们在干什么集》、实体书《吴邪的私家笔记》中也有部分叙述。 “老九门”是指老长沙的九个盗墓家族,又称“九门提督”。老长沙的九门提督,外八行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些盗墓贼家族势力庞大,涵盖文物走私的所有环节,几乎所有的明器,流出长沙必然经过其中某一家。为何称之为“九门提督”,这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被认可的是,因为古代大城都有九个城门,来往的客商进出城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而老九门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在长沙城里做买卖,你只能在这九大势力中选择一个,否则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老九门”分为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上三门“皆已洗白,即为官”,意思就是他们都是家道殷实的老家族,而且正式的身份大体已经漂白,有着门面上的正当买卖,而且在官面上势力庞大,倒斗主要是靠自己的伙计。上三门的三位老当家,即张启山、二月红、半截李,都是赫赫有名的老瓢把子,是当时道上说一不二的人物,而且他们家族的势力已经类似于小军阀。例如上三门中的长沙九门第一大家张启山,他是老九门的大当家,人称老佛爷。是上代张起灵的孙子,与普通人混血的张家后人。张启山的家族势力非常强大,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说上三门的传说大部分都是英名、美名或者是市井八卦,那么平三门的传说大部分就是恶名了。平三门是夹喇嘛的主力,比如陈皮等人,都是些孤胆英雄,手下最多几个徒弟,整天在山里走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都比较年轻,而且贪欲很重,杀人掠货什么都干,名声是靠拼杀出来的,所以也没什么顾虑,因此多半背负着骂名。 下三门则是故事比较少的一门,他们都是已经往古董商靠拢的商人,即霍仙姑、齐铁嘴、解九爷,主要以倒卖为主,虽然功夫不弱,但是自己却不大活动。在当时的老长沙,下三门和平三门的来住关系密切,而上三门和下三门,因为无利益瓜葛,所以往来相对较少。 历史上,老九门长时间控制着盗墓业,因而长沙老九门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清末以来,盗墓界在上百年的战争摧残下,兴亡不一。张起灵的张家,吴邪的吴家,解语花的解家,霍秀秀的霍家等盗墓界几大家族,在那段非常时期,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先辈是怎么在长沙打下一片江山的?他们各自身怀怎样的绝技?又经历怎样的刀光剑影和生死时刻?这些时期,无论哪个人物,无论哪一件事,都精彩至极,令人无限遐思。 有人评价老九门:“那上三门为官,军爷戏子拐中仙,正如烟上月。那平三门曰贼,阎罗浪子笑面佛,正如杯中酒。那下三门经商,美人算子棋通天,正如花下风流。” 二月红虽只是长沙花鼓戏班子的名旦角,但用戏台上的功夫盗起墓来如行云流水。参加过近代革命的张启山张大佛爷,是开国元勋之一,在解放后对九门进行过一次彻底大清洗,目的是为了保护一个无法现世的秘密。 南派三叔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对“盗墓”的探索算是达到无人能及的境界,用“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这句出自《史记》的话,来概括南派三叔的走心创作算是十分合适的。因而“老九门”是“盗墓笔记”的根,是“盗墓笔记”的魂,是“盗墓笔记”的祖,是“盗墓笔记”祖上的纷争和传奇。 三、百家文学——“盗墓”历史笔记【1584字】 中国历史,大约三分之二的时期是统一的,三分之一是分裂的。在分裂的时代,刀光剑影的政治势力的战争演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民间散勇的掠夺活动,让当世人动魄惊心。其中,疯狂的盗墓场面,则是屡屡重合的历史场景。 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中,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而对于古墓,它其实是人生终止时最后的定格,也是储存墓主生活时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库。叠叠累累的古代墓葬屡经沧桑变故,因各种原因往往多遭破坏。而最通常的破坏形式,就是有意的盗掘。历史上的盗墓相当普遍,甚至曾经成为某些区域的地方风习,成为某些家族的营生手段,成为某些社会群体的行业特征。 司马迁在写述中山地方风习时,注意到“掘冢”行为的普遍。掘冢盗墓虽然是“奸事”,当时却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汉时不法贵族作恶地方,盗墓竟然成为一种骄悍者嗜好的游戏,于是有“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所发冢墓,不可胜数”的情形。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汉魏之际曾经发生盗墓的高潮,据说曹操军事集团甚至设立了名号为“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指挥盗掘冢墓的官职。 唐人所谓“荒冢入锄声”,“白骨下纵横”等诗句,也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在唐代宗时,郭子仪父亲的墓葬被盗掘,有人疑心是鱼朝恩指使。而郭子仪在御前说到此事时,承认自己所统领的军队也多有破坏陵墓的行为。据史书记载,自唐末到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外,都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 宋元明清时代的冢墓发掘和冢墓破坏事件史不绝书。作为政府行为的掘墓事件,最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伪齐政权在中原地区对两京冢墓的大规模破坏。刘豫曾经专设主管盗掘陵墓的官员“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元代蒙古贵族信用的僧侣,有发掘南宋陵墓的行为。明万历年间,宦官陈奉处理民间盗发李林甫妻杨氏墓一案,为“得黄金巨万”的信息所诱使,竟然“悉发境内诸墓”。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凯院星火之声(FM 15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