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旅

文学之旅

2021-09-28    30'49''

主播: 凯院TV

533 7

介绍:
提及日本的知名作家,有擅长推理悬疑的东野圭吾,有极具文艺却又孤独的村上春树,但谈论起文学风格最颓废的,还是当属“无赖派”文学作家太宰治,太宰治被誉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带着几分阴郁色彩的太宰治,写出的文章也时时刻刻流露出抑郁的色彩,它独特的风格,让读者产生了别样的情感,然而,他的颓废不属于阴森的黑暗中,反而具有着独特的浪漫色彩,他对世界的失望表达得极具美感,犹如他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样“生活安逸时,作绝望的诗,生活窘迫时,写生的喜悦”。那么,在今天的《文学之旅》栏目中,我们将与您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坎坷岁月,品读他的人生故事。 一、文学名人阁——太宰治的人生经历 太宰治,原名津岛修治,1909年出生在日本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他的父亲曾担任贵族院的议员,同时还经营着银行与铁路,太宰治在家中排行第六,因此在他幼年时期举手投足都要看父亲与哥哥们的脸色,这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对自己的富户身份感到了厌恶,并且,加上母亲体弱多病的原因,所以太宰治从小就在姑母与保姆的照顾下长大,直到小学二年级时,他才知道了母亲的存在,因此母爱的缺失与家庭的冷漠,对太宰治的人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从小学开始,太宰治就十分擅长于写作文,他的成绩还特别突出,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普通小学毕业,然后来到离家两公里远的高等小学就读。到了中学时期,随着父亲的离世,太宰治离开了家,在学校开始了寄宿生活,这一时期,他在大量阅读了芥川龙之介、志贺直哉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后,就此燃起了他对文学的创作热情。在创作并发表了众多作品之后,太宰治还和阿部合成等友人一起创办了杂志《星座》,甚至在小说、戏剧等领域,他都有所涉猎。 1927年,太宰治考入了日本高等学校文科就读,然而,就在这一年的暑假期间,被他视为“偶像”的作家芥川龙之介离开了人世,而这个消息对太宰治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闭门不出,从此他几乎荒废了学业,他的人生之路也由此开始风波不断,再也没平息过。 当时,一心想要投身文学、不愿意与兄长们踏上相同道路的太宰治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中去,甚至开始接触起一些政治活动。在与平民百姓的接触交流中,太宰治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多余人”意识,使得他陷入一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深刻矛盾中,导致他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时期就想要寻求灭亡,好在最终获得了救助,并且,幸运的是在之后极度的苦恼、自我意识的分裂中,太宰治终于找到了一个寂寞的排泄口,那便是文学创作。 怀着成为小说家的憧憬,太宰治成为了日本小说家井伏鳟二的弟子,但此时的他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十分的不顺畅,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太宰治便与自幼认识的朋友小山初代订了婚,这也使得太宰治静下心来开始了潜心创作,之后他以“太宰治”这个笔名发表了《列车》、《逆行》等作品,然而太宰治还未从生活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他便因为严重的药物依赖被强制住进了医院,出院后由于妻子的不贞再次寻求灭亡,幸好被人救了下来,太宰治的第一段婚姻也由此划上了句号。 太宰治思想消沉,不满现实人生,然而上天还是眷顾着他,当生活不顺心如意时,他的创作却给他带来希望,他振作起来开始拼命的创作小说,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他的一篇篇小说在他的笔下成型,然后成功出版。在1935年的时候,太宰治凭借着他的短篇小说《逆行》入围了第一届芥川奖,短篇小说《女生徒》也获得了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不仅职场得意,同年,在井伏鳟二与夫妇的撮合下,太宰治还迎来了他的第二段婚姻,婚后太宰治度过了一段家庭与精神都比较安定的生活,在精神与生活的愉悦下,他创作了《富岳百景》、《斜阳》等作品,由此成为了当代流行作家,也迎来了他的创作黄金时期。 1948年,太宰治创作了小说《樱桃》,并凭借着作品《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这时的他在病痛与精神颓废的折磨下,身体极度虚弱,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创作,而是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创作了中篇小说《人间失格》,创作完成后,太宰治最终还是带着遗憾与对生活的绝望跳入了玉川上水河,结束了他绚烂而凄美的一生,然而拥有短暂生命的太宰治,离开后却给日本文学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与珍贵的财富。 太宰治的一生放荡不羁、颓废潦倒,他终日沉溺于酒精以及离开的冲动之下,可他的身上,仍有打磨不掉的贵族气息与不俗品味,具有讽刺性的是,太宰治这样一个懦弱、满嘴谎言的人,却在社会最激烈、动荡不安的时刻,以一个无赖的姿态,秉持着一个文人的底线,用他的笔向这个社会宣战,他敢于书写自己的心绪,用别样的手法与文风,写下了或天真、或梦幻、或沧桑、或阴暗的作品,最终将自己的探索之路呈现给世人。 二、文学漫步——太宰治的作品:《人间失格》 作品《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留给文学史坛的最后回忆。在小说《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人公叶藏的人生遭遇,由主人公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因此小说《人间失格》也被认为是太宰治的自传,而主人公叶藏的一生便是太宰治自身的写照。 小说《人间失格》发表于1984年,文章以太宰治看到主人公叶藏三张照片的感想开头,中间是主人公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所描绘的照片相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与壮年时代的经历。在小说《人间失格》中,太宰治描写了主人公叶藏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用药物麻痹自己等过程,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透过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了出来,提出身而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 二战以后,日本动荡的社会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当时的人们落入心理性的虚脱状态中,后工业社会带来了人的异化,生活在这种精神荒芜,自私伪善的黑暗社会,让人性变得自***暗,生活变得麻木黑暗。面对这样的境况,太宰治将人们对当时那个伪善荒诞世界的控诉与反抗写在了小说《人间失格》中,因此小说《人间失格》还成了当时最真实的百姓生活写照。 在完成《人间失格》的一个月后,太宰治便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文学世界,而在他的一生中,孤独感与绝望感始终伴随着他,太宰治的绝望表现在对生的恐惧与死的淡然,同时,他的绝望与孤独是分不开的,通过小说《人间失格》可以发现,主人公叶藏的绝望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自己无法看透别人的想法,甚至无法和别人沟通,所以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寄托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隐藏着他的孤独与绝望。 在小说《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的浅薄,也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让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他去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书中描写的三张照片可说是主人公叶藏一生的缩影,从强颜欢笑到矫饰轻薄,最后是面无表情的“死相”,这正是主人公叶藏极力迎合社会却以失败告终的一生,所以小说《人间失格》可以看作是太宰治分裂出一个“正常”的人格来痛斥自己。 同时,在小说中主人公叶藏既是一个无赖,又是一个“像神一样纯正的好孩子”,他在面对难以捉摸的人类社会时,选择了极端另类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让读者透过滑稽怪异、玩世不恭的“搞笑”背后,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的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追求与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在艺术特色上,小说《人间失格》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主人公叶藏的三篇“手记”的形式构成全篇,增加了读者阅读时的真实感,并且,为了与小说叙事保持距离,太宰治还特意添加了一个“超叙事层”,外加了一个“序言”与“后记”,让小说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容易理解。除此之外,小说《人间失格》还具有结构“反讽”的特征,小说情节呈现“背离”与“互反”,这种对立的叙述具有强烈的相互颠覆性,要求读者在阅读时超越非反讽性叙事的单一视角,在叙述的不同链接中借助其他人或事来转换视角,从而将平面认识转化为立体认识。 小说《人间失格》还是一部滴血的灵魂自白,主人公叶藏生性怯懦、敏感,对人类生活充满着恐惧与不安,再加上世道混乱、人情炎凉,以及家人之间的虚伪与欺骗等,这一切使得他深深的感觉到成为了人世间的“异类”,失去了为人的资格,但他又不惜用生命作为赌注,将自己青春放置在人生的实验台上,揭示了现代人的困惑与迷失,从而寻求人类最隐秘的真实性与最本源性的生存方式,太宰的文学也由此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与现代性。 太宰治的小说往往刻意表现出一种懦弱美学,不像大师般俯瞰众生,太宰治对人间的凝视常含情意,连讽刺也寄予温煦,如同他在小说《人间失格》里写到的那样:“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太宰治在小说中表达了对自我的否定,而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他不断的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上一期: 音乐城堡之新歌速递
下一期: 英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