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旅

文学之旅

2021-10-13    31'25''

主播: 凯院TV

610 4

介绍:
作为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文化英雄,海明威不仅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还被认为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也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以“文坛硬汉”著称,在六十二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众多著名的作品。海明威的一生与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无论他是作为一位传奇式人物,还是作为一位作家,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海明威,应该是“喝最烈的酒,钓最大的鱼”。那么在今天的《文学之旅》栏目中,我们将和您一起走进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人生故事。 一、文学名人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人生经历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小镇的家庭里,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而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海明威从小便喜欢阅读图画书与动物漫画,还有听各种各样类型的故事,喜欢模仿不同的人物,对缝纫等家事也十分感兴趣,虽然海明威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但他却承袭了父亲的兴趣,爱好打猎、钓鱼等,因此从小在农舍中长大的海明威十分的热爱大自然。 少年时代的海明威十分羞涩与高傲,甚至还有点口吃,那时的他苍白、瘦弱,和同学们挤在一起照相时还会用自下而上的目光看人,这样一个青涩少年日后却成为了一位铮铮硬汉。升入高中之后,海明威才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方天地,他开始在学业与体育上崭露头角,他十分喜欢打拳击与踢足球,在语文与英语成绩上十分突出,并且,还同时为两个文学社撰写文章,之后升为学报编辑,更是在十八岁时就到美国举足轻重的报社《堪城星报》当记者,正式开始他的写作生涯。 然而,这段记者生涯来得快也去得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热血沸腾的海明威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辞去了记者的职位,选择加入军事战斗活动。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肩膀宽阔的高大青年,但是由于视力缺陷,海明威的体检报告不及格,他只能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不过这对海明威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在工作中,海明威竭尽全力的接近战场,战争的残酷令从小生活在安宁、舒适生活中的他感到了极大的震撼。 1918年,在意大利与奥地利交界处,一枚炮弹落了下来,一名意大利士兵应声而倒,一位青年拖起意大利伤兵,快速的爬向安全地带,最后才发现自己的腿部也中弹了,这位救人的英雄便是海明威,而他也因此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了银制勇敢勋章。对于海明威来说,伴随着荣誉而来的是他身上几百多处的伤痕与恶魔般的战争记忆,直到他的离开,他的身上还留下一些无法取出来的弹片。之后,海明威来到了米兰,在一个红十字会医院工作,而他的早期小说《永别了,武器》的创作灵感便是来源于此,海明威把自己当作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了本色创作,描写了他在战争中的所见所感。 在战乱中,海明威最终不得不放弃他的工作,离开米兰迁往多伦多居住,在此期间,海明威在报刊《多伦多星报》工作,成为了自由记者与海外特派员,并结识了星报记者莫利·卡拉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期间,海明威曾居住过多个地方,还发表了众多的作品。但有了家庭后的海明威因为要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所以他辞去了在报刊《多伦多星报》的工作,专心创作以此换取大量的酬劳。 没有固定工作的海明威曾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并且,在陆续的几年中,他经历了一段婚姻的结束又开启了另一段婚姻,也迎来了他的多个子女。然而,海明威并不安于现状,残酷的战争让他不得不离开家人,奔赴在战火硝烟之中,海明威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在西班牙的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的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可惜没有什么天分的他,最终也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情报。第三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深受重伤,但痊愈后他仍深坚持着深入敌后进行采访。二战结束后,海明威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渡河入林》,当时的文学界对他的小说评论极差,认为他宝刀已老,然而,当他在1952年出版了小说《老人与海》之后,他在美国的文学史上掀起了一波热潮,并在第三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不幸的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喜悦,获奖后的海明威因为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所以促使他没能再创作出极具影响的作品,最终使得他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1961年,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最终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以消亡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消逝,也在悲悼美国这位伟大作家的陨落。 二、文学漫步——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一生是悲惨与坎坷的,青年时期的参战经历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伤痛,正是因为伤痛的折磨,才让他有了许多的创作,作品《老人与海》便是海明威在古巴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该作品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也相继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与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在八十四天里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他没有武器,他的左手已经难受得抽筋,但他丝毫也不放弃。 最终经过两天两夜他终于捕杀了大鱼,把它拴在船边,这时许多鲨鱼便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只好一一地捕杀完这些鲨鱼,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故事的结果,大鱼仍然没有逃离被鲨鱼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只拖回了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便忘却残酷的现实。 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中,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将整个故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海明威采取纵式结构的方式,凭借自己对大海、捕鱼的热爱与熟悉度,以一个独特的老渔夫为主角,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对老人有独特情感的小男孩曼诺林为配角,借助深蓝大海、马林鱼促进故事发展,用两天时间将一系列的情节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进行,巧用“冰山原则”,让作品只展现八分之一,给读者广阔的思考、想象空间。 轮辐式的布局也是小说《老人与海》的结构形式之一,文章中时间紧凑,只用四天时间便将全部事件交代清楚,并阐述了周边人物与老人的关系:一个跟他学钓鱼技巧、常给他安慰与鼓励的小男孩曼诺林,一群敬爱他却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渔夫们,以及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等。整篇文章围绕着老人而展开,展现出一幅广阔的生活图画,在这个生活图画中有斗争与和平、也有贫穷与富有,轮辐式的结构使得文章有清晰明了的线索,中心思想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除此之外,缓急相间的节奏感也是小说《老人与海》的独特结构形式,在小说中,海明威一开始时对人物、事件娓娓道来,而后随着老人航海的进程加快速度,最后在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时急促进行,特别是在老人疲惫下不断的与挣扎的马林鱼、进行猛烈攻击的鲨鱼周旋时,最令读者情绪高涨、难以平静。缓急推进的时间紧张感具有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让文章更胜一筹。 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凝练而著称,小说《老人与海》具有非常独特的语言表达技巧,电报式的语言特点,词汇简洁清晰明了,句式简略语气自然,对话模式简单却意味深长,他在文章中极少使用形容词与抽象名词,避免了复杂的语法、纯客观的叙述以及大笔的勾勒。海明威运用真实的生活体会,充分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或非常简洁的描写与叙述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正是海明威简洁、朴素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海明威又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整个人生的艺术写照,小说表面上写的是主人公捕鱼斗鲨的故事,实际上小说中出现的形象都是具有暗属性的,例如文章中的小男孩象征着未来与希望,老人作为硬汉子形象的代表,是人类精神的体现,老人与海的关系便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息奋斗的精神写照。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是一部融合信念、勇气与力量等为一体的书籍,它让读者懂得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还完美地体现了海明威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尽管海明威笔下老人的结果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也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与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上一期: 时尚生活
下一期: 音乐城堡之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