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旅

文学之旅

2021-06-01    30'09''

主播: 凯院TV

292 4

介绍:
有人说他是“少年文学的天才”,也有人说他是新时代的“伤仲永”,他创作的博文针砭时弊,不畏惧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批评,始终我行我素,处处彰显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他便是自称为误入文坛的运动员——韩寒。 韩寒作为一个在形形色色的现实世界中,我手写我心的作家,他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为背景,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对我国社会进行了评价与批判。他如同一个特立独行的灵魂,一个不屈不饶的怒者,用犀利的文笔,深刻的思想,以及不顾世俗的眼光,站在我国文学的舞台上熠熠生辉。韩寒的出现,让热爱小说的人感到欣喜,却让以写小说为生的人感到恐惧,他的成名,曾经在八零后一代人中掀起惊涛骇浪,他如同一个超级英雄,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那么,在今天的《文学之旅》栏目中让我们一起走近我国著名作家韩寒,品读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 韩寒的人生经历 韩寒,1982年出生于上海市,他的父亲韩仁均是报社的一名编辑,母亲是一名医生。因为父母的感情很好,日子虽过得平静却很温馨,所以韩寒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他的童年时代过得无忧无虑,并且,在父亲爱好文学的熏陶下,韩寒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看完了钱钟书的作品《围城》。初二那年,他一个月内就写了十多篇小说与散文,并陆续发表在报刊《少年文艺》上。 初中毕业后,作为体育特长生的韩寒被破格录取到了上海市的学校松江二中。上了高中后,韩寒对理科毫无兴趣,使得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可他的小说创作稳步推进,高中时期就创作并发表了众多作品,但也因为韩寒将大多数的时间用来写作,导致了他在考试中多科成绩没有及格,最终只好留级。 然而,留级的韩寒再一次因为七门功课不及格而选择了退学。退学前,老师曾经问他为什么退学,出了校园靠什么吃饭,韩寒毫不犹豫的回答到:“靠稿费”,可他的回答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哄笑。 但是韩寒做到了,退学的第二年,他的作品《三重门》与《零下一度》相继出版,荣登全国图书畅销榜第一宝座,并且,在之后的三年中,他的小说《像少年啦飞驰》与杂文集《通稿2003》,再次荣登全国图书畅销榜第一宝座。韩寒在文坛里大放光彩的同时,开始成为了媒体的焦点,许多人赞扬他的文采,也有许多人批评他年少懵懂,在该学习的年纪选择了退学,然而韩寒依旧我行我素。 退学后的韩寒在上海呆了一段时间,因为他听说文化创作的人都要去北京,所以他选择了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坐在上海来到北京的火车上,韩寒明白一切熟悉的人与事,都离他越来越远,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背井离乡的怅然。 当韩寒来到了北京时,他才发现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很茫然。韩寒在学校里的经历,已经被他全部写进之前小说里,所以这时的他不想再写校园小说,而是希望能够创作一些与社会有关的作品,可是刚刚踏入社会的韩寒,对这个社会一无所知,没有什么经历与灵感去支撑他创作,于是他跌入了人生中的最低谷时期。 幸运的是,韩寒在迷茫中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东西,那就是赛车,他迷恋上了在赛道上飞驰的刺激感,而他的作品也在逐渐减少。在2003年,韩寒选择了参加职业赛车比赛,并且声称要成为一个职业的赛车手,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很快就遭到了社会的各种抨击。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们眼中最适合当作家的韩寒为什么选择去玩赛车,甚至那些支持韩寒的读者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渐渐地,许多人选择不再关注这个“令人失望”的年轻人。韩寒经过了一年的比赛,他的成绩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样出众,一时间大家对他的看法更是众说纷纭,可倔强的韩寒还是选择了在赛车领域上继续前行。 2004年,韩寒还是参加了赛车比赛,虽然在培训中他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奖学金,但他还是需要自己掏钱来参加全年的比赛,加上之前比赛的投入,韩寒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更不幸的是,他的赛车成绩依旧没有什么起色,到了第二年,韩寒积攒起来的数百万版税已经消耗殆尽。 这时,大家都觉得韩寒该消停了,但他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料的那样,慢慢在赛车领域销声匿迹,很快他在赛车职业赛上,就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分站冠军,并且,在2005年的年底,他所出版的两本书再次回到了畅销书榜,而他开始频繁更新的个人博客也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作为一个从作家转型为赛车手,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但韩寒还不甘于此,他先后在音乐与影视领域崭露头角。在2006年,韩寒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张专辑《寒·***》,在之后的时间里,他还客串出演了电影《分手大师》,并且,由他自己编剧与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也接连上映,成功的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从作家到职业赛车手,再到导演,韩寒在十年间从叛逆的边缘少年成长为了深刻有力的男子。这条道路如同精心设计过的一般,但其实对韩寒自己来说,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即使走在成功道路上,韩寒的生活却非常简朴,他唯一的房产是郊区的普通公寓,而且他还经常回到老家的农舍里,陪伴着爷爷奶奶,所以对于韩寒自己来说,他始终只是一个亭林镇的少年,从未改变。 韩寒的作品:《三重门》 作品《三重门》是韩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发表拉开了韩寒登上文坛的序幕。在小说中,韩寒以奇特丰富的想象,特立独行的风格,机智幽默的语言,以及锐不可挡的才气,书写了他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品。在小说中,他对青春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也一针见血的揭露了生活的现状与社会的现实,可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并且,小说《三重门》的风行,还引导了一场八零后的写作风暴。 小说《三重门》创作于韩寒刚出道的时候,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顽固少年,他放荡不羁、出言无忌,尤其是学习极其糟糕,但就是这样的韩寒,有着优秀的写作才能。他在当时的教育体制之下不堪重负,产生了许多的感慨,于是他独特的思想便如脱缰野马,使得他把一腔情绪发泄在纸张上面,由此创作了小说《三重门》。 在小说《三重门》中,韩寒以自身的经历为主角背景,创造了主人公林雨翔这个角色,也把新一代青年人的叛逆思想写得入木三分。小说书通过主人公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高中生的真实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与梦想。 在小说《三重门》里,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追求商业价值的倾向,韩寒写下的只是社会中的一个生活侧面,平淡如水,仿佛一段生活的流程。小说的主人公林雨翔是一个初中应届毕业生,经过家长的关系,升人了市重点高中。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两年时间内,主人公林雨翔学习、考试等一系列环节展开,由于当时的韩寒也还是一个在校中学生,对这一些学习环节都着有亲身感受,所以他创作起来十分得心应手。 在创作中,小说《三重门》的语言如同锋利的刀刃,犀利无比,这是一般传统小说中难得一见的,比如当韩寒写到药丸时,他说:“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由此可见,韩寒对语言的把握炉火纯青,讽刺的语言无处不在,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茫,讽刺在传统小说中并不少见,但讽刺得如此辛辣,且入木三分,恐怕只能从韩寒的《三重门》中才能看到。 众所周知人物、情节与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传统的小说都会有曲折离奇、或悲或喜的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小说《三重门》里并没有与众不同的情节,有的只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且文中男、女主人公林雨翔与苏珊基本上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全部都是生活中的琐碎。然而平淡的情节并没有让小说《三重门》逊色于其他小说,相反成了小说的一大特点。 韩寒的小说《三重门》没有固定的结构,情节也不故意格式化矛盾化,这与当时小说所遵循的模式是不相同的。韩寒的小说看起来像在记流水账,但是他的语言犀利,黑色幽默无处不在,使得他的小说看上去十分流畅、透彻。 除此以外,小说《三重门》体现了韩寒在语言技巧运用上的得心应手,小说中他运用了反语、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了韩寒的小说里表现了一种新时代的苦闷与焦虑。 并且,韩寒是幽默的语言天才,他能巧妙的运用谐音、拆字等修辞手法,强化夸张放大修辞效果与语言功能,让读者获得一种“陌生化”,而又深刻的艺术感受与审美情趣。所以凭借着韩寒幽默的语言风格,小说《三重门》在百花齐放的文坛上,也算得上是一枝奇葩。 小说《三重门》的成功发表,取决于韩寒成功地把那个时代的学生生活,用小品式的幽默与哲理化的口吻表达了出来,很多片段都能让读者忍俊不禁,让同一个阶段成长的同龄人读起来,更能读出其中的趣味以及时代背后的深意,并且,小说《三重门》还能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少年情窦初开的情怀,由此深受青年读者的喜爱。 有读者曾经说到,读韩寒的文章有种三伏天在太阳底下吃老冰棍的感觉,爽快到了极点。韩寒是个叛逆与热情的硬笔杆子,他在上学的时候作文也得过零分,但就是这样的零分写出来的文章真正诠释了八零后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