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到从前》作者:李继华 诵读:莹丽亿番洛瓦

《再回到从前》作者:李继华 诵读:莹丽亿番洛瓦

2022-11-06    12'23''

主播: 莹丽亿番洛瓦

238 0

介绍:
《再回到从前》 —谨以此文献给母校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建校40周年 作者:李继华 诵读:莹丽亿番洛瓦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悄悄地染白了鬓角,雕琢了皱纹。若不是摸着学校院墙上的斑驳印痕,若不是呢喃着熟记于心的校训,若不是看着30多年前青涩却又饱含情谊的毕业照,我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毕业30多年了。遥想往昔,老师“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谆谆教诲萦绕耳边,同学“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的豪言壮语溢满胸怀…… 在金秋十月,当得知母校即将举办40年校庆的消息,我的心里充满了欣喜、感动和期待,它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到在母校学习时的那段美好时光。 1989年的9月15日,父亲送我到位于省城济南的山东省法律学校报到。那天,我们班4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同学讲着不同的方言来到这里。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89级3班,从此我们40名同学亲如兄弟姊妹,从此我们有了睡在上铺的兄弟,从此我们成了分不开的一家人,从此我们与法律结缘并以其终身为业,从此,这个燕子山脚下的小小校园成了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和无数次梦里想回去的地方。 初到学校的时候,我们40名同学几乎都是怀着同样复杂的心情。经过10年寒窗苦读,又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心中自然有一丝遗憾和不甘。这让我们对新学校新生活又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展望。但当我们看到小小的校园,小小的操场,小小的餐厅,小小的宿舍楼,心中顿时有了许多失落和怅然。可当我们见到那些可爱的同学,见到那些可敬的老师,这种情绪瞬间就荡然无存了。这里很快成了我们再也不想离开的地方。 犹记得我们的班主任王勇老师,那时她刚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风华正茂,青春靓丽,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课余时间经常和我们聊天,有时也会到宿舍看望我们,让我们这些初次离家的学子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还记得教我们刑法的李春林老师,清瘦的脸上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周身散发着儒雅的气息。博学多才的他讲课时将枯燥的刑法理论和古今中外的案例完美结合在一起,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无论男生女生都特别爱听他的课,他的刑法课也成了我们的最爱。无比遗憾的是,当我们一起走过第一个学期,期盼着开学再次聆听他的教诲时,却听到了他因病去世的噩耗。去世前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他还给自己的爱妻擦了最后一次皮鞋……30多年过去了,我们想起他来依然感到非常心痛和惋惜。 还有讲课无比严谨的孙冠进老师,爱笑的陈春江老师,青春洋溢的梁清华老师,踏实严格的曹艳美老师,老当益壮的徐志清老师……正是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们,他们的恩泽如绵绵细雨滋润我们的心田,他们的教诲似和煦春风轻拂我们的耳际,他们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进法律的殿堂,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让我们受益一生。 难忘我们一起在合堂教室听有趣的刑法、民法,听难懂的法理和难记的法制史。一起在宿舍里听齐秦的《外面的世界》、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一起谈论马拉多纳和漂亮的女生。一起读汪国真的《年轻的思绪》和席慕容的《初相遇》。更难忘我们一起用暖壶装“趵突泉”散啤,一起到传达室看有没有远方女同学的来信。一起在周末到山大、山师、山工同学那里蹭饭,一起早早奔到餐厅挤着买一周才能吃到一次的大包子。 最难忘那次军训。记得河南籍教官很是严厉,每个动作都教的有板有眼。四川籍教官性情温和,中间休息时他说起了被拐卖到山东的表妹,让我们毕业后帮着打听她的下落。军训结束分别之际,我们彼此都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女生哭得抱成一团,男生也都泪流满面。如今30年过去了,不知两位教官现在何处?教官的表妹是否早已找到?他们过得都好吗? 春天,我们到植物园踏青,看万木萌发,赏百花争艳。夏天,我们到大明湖划船,尽情感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神韵。秋天,我们到千佛山登高,看落木萧萧,黄河滚滚。冬天,我们透过宿舍的窗户看皑皑白雪从天空静静飘落,轻轻覆盖燕子山上的矮松,感受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的意境。我们在这里欢笑,在这里憧憬,在这里共同送走20世纪80年代,迎来90年代。我们在这里一起挥手告别,一起各奔天涯… 离开母校30多年,我们班40名同学始终秉承母校“崇德尚法,学以致用”的校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政法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早已成为全省政法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有的同学还在最高法院和政法院校任职,成为我国法律界的精英和权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我们上学时的那条从学校到31路公交车站的小路已经变成了宽阔的大道,我们常去坐公交车的友谊宾馆站点已成了燕山立交的一部分。唯有我们的母校还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并在2006年升格更名为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章丘还建设了漂亮的新校区。我们这些离家多年的游子无时无刻不为母校的变化感到欣慰和高兴,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年少总觉十年长,珠流璧转四季茫。今日重来人不见,泪落鬓白似梦乡。”如今,当初送我上学的父亲已是年近80岁的老人,我们也已人到中年、尝尽人间百味。当青春变成一张张褪色的照片,当回忆一幕幕闪现在脑海,多想让时光倒流一次,让我们再回到那年,回到回不去的从前,回到从未走远的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