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丰碑》作者:夏健才 朗读:莹丽亿番洛瓦

《百姓心中的丰碑》作者:夏健才 朗读:莹丽亿番洛瓦

2023-09-22    23'30''

主播: 莹丽亿番洛瓦

225 5

介绍:
一直想为罗老写点什么,然而,每次动笔之时,总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2022年1月28日下午5点,罗祖培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5岁。 说起来,我跟罗祖培先生的相识,还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我们一家三代十多口人生活在江苏阜宁沟墩镇。含辛茹苦的祖母患有多种疾病,晚年常卧床不起。乡镇医生虽竭尽全力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有一次,祖母病危告急,我四叔从百里之外的建湖县人民医院请来一位名医。 大夫身材高大,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手提一个药箱,一会儿搭脉、一会儿听诊……谈吐间气质卓然。遵照他的医嘱,在家人的精心护理下,我的祖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位大夫不是别人, 正是罗祖培先生。 感恩缘分,从那以后,我与罗先生相识、相知,到成为挚友,直至熟悉他的每一位家人。不知不觉间,这一交往,居然延绵了40多年。 罗祖培先生1936年11月出生于南京栖霞,1959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苏北地区农村医疗工作,同年9月,他主动报名来到了建湖县人民医院工作,是该院历史上首位本科大学生。听说当年他来建湖时,闻讯后数以千计的干部群众摩肩接踵地来到轮船码头,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热烈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医学高材生。 来到建湖县人民医院后,罗祖培历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大内科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他从事内科专业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不仅以医德高尚、医风正派、医技高超享誉县内外,而且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陆续发表数百篇医学论文,其研究的课题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政府科技进步奖。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建湖,为建湖医卫事业特别是内科专业的发展,贡献了全部智慧和力量。 他还连续三十余年担任全县征兵体检工作主检医生,为祖国国防建设严格把关。经他体检过的上万名优秀兵源,无一退回原籍,曾经受过中央相关部门的表彰。 1991年,建湖遭受了一场历史上百年不遇的洪灾。罗祖培带队奔赴一线,泡在水中为群众治病,几天几夜都没合眼。有一次,他赶回医院刚给病人做完治疗,突然接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求助电话,说家里老人突然昏迷不醒。当时医院的救护车已经全部派出,罗大夫毫不犹豫地拎起急救箱,骑上自行车就走。在急匆匆地涉水往患者家去的途中,他被洪水中的杂物绊倒了,腿上被划开了很大的一个口子,但他不顾腿上的伤痛,一分钟也不敢耽误,赶到患者家中,争分夺秒地为患者做心肺复苏。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老人的命终于被救了回来。 罗祖培从事医疗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甘于奉献,为建湖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年,罗祖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创建建湖卫校,并亲自担任主教,为建湖医学事业赓续“血脉”,培养人才。 医生王金厚老先生曾经是罗老的学生。1965年建湖卫校特招班迁进县人民医院后,教室和宿舍紧靠县医院家属区,任课老师都是县医院的临床医生。特招班学生年龄偏大,都是明确的即将在基层就业的乡村医生。王老说,当年的任课老师对学员十分亲热,尤其是罗祖培院长,令他终生难忘。罗老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讲解通俗易懂。他告诫学员,医生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职业,医嘱就是最严肃的作战命令,因为你面对的是人命关天的事。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一定要敬业,一定要把病人当亲人。千万别想着发财,医生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濒临死亡的人,被你救活了,该值多少钱呀?目前没有这个价格,全世界也没有这个价格。他边说边笑,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救死扶伤,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罗老就是这样的医者仁心,将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摆在人生的重要位置,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影响着更多的医务工作者。 王老说他执业不久,一个年轻女孩因腹痛就诊,检查时体温正常,听诊时心率达到140。罗老对他说:“此时你能说她心动过速吗?你将听诊器再放到她背部听了看看。”王医师按照罗老的要求做了,发现女孩心率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原来此前心率加快是女孩害羞造成的。 在职时为建湖医卫事业鞠躬尽瘁,退休了,罗祖培选择回归家庭,他希望以此弥补多年来对家人的亏欠。1998年12月,罗祖培夫妇从建湖县人民医院退休后,毅然放弃原单位的返聘,谢绝多家民营医院的高薪聘请,来到苏州,与二女儿生活在一起,为的是减轻她的生活负担,尽力帮她带好两个孩子。 2005年的秋天,我到苏州出差,想借机去看望多年不见的罗院长、杨妈妈一家人。几经周折,我好不容易找到他们的二女儿杨昭的家。那是位于东港新村的一个老旧小区。走在狭窄的楼道里,我的脚步有些沉重,情绪也有些黯然。 开门的是疲惫憔悴的杨妈妈。当时,罗老的脊椎毛病又犯了,腰部和颈部都上了绷带,在痛苦地做牵引。满头白发的他,显得苍老了很多。瘫痪在床上的许哲旻小朋友兴奋而结巴着叫了我一声“夏......叔叔好”,我此刻的心情略感到有些欣慰。 罗老他们居住的房子很小,简陋、拥挤,但很干净。一问,只有58平方米。家中唯一的一张大床让杨妈妈和女儿杨昭带着两个孩子睡,罗老每天晚上睡地铺,白天还得把被窝卷起来。在这个小屋里,最醒目的家具是一个书橱,里面的书籍摆放得井井有条。我细细端详,满满当当的都是罗老一辈子积累的医学图书。一位技艺精湛的老院长,一位受人敬重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位县处级领导干部,领着一家人,在这狭窄简陋的小屋子里一呆就是20年,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以罗老的医术和地位,要想赚钱改善生活那真不是难事。夫妇俩退休的时候,原单位回聘他,那么多的民营医院高薪聘请他,他都义无反顾回绝了,而是平静地回到家人中间。也许,罗老觉得这是最正确的选择,那些钱来得是容易,但不是他想要的,至少,与自己心中那份执着的理念格格不入。医学的宗旨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利益为先。那些依靠将医疗高度商业化赚来的钱,罗老觉得,拿了就玷污了自己一生的追求。他情愿在苏州一套不足60平米的旧宅里,陪伴家人,安然自得,享受着天伦之乐。他以自己晚年的舔犊之情,弥补这么多年来对亲情的缺位,抚慰自己的心灵。 罗老先生去世后,我常常缅怀他,也对他的情况做过深度调研。几十年来,他始终承担着建湖县的医疗重任,而他远在南京的父母,直到临终前都没能享受到儿子的救治,这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痛。据知情人士说,他年轻时打过好几次申请报告,要求调回南京市地方医院工作,便于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罗祖培虽有姐姐和妹妹,但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情理上说,他也应该回到父母身边。但一次次的申请过后,他都被县里主要领导给挽留了。他们觉得,像罗祖培这样的优秀人才不能走,建湖县人民医院不能离开他!就这样,罗祖培在建湖一呆就是一辈子,把青春和理想都奉献给了水乡人民。 在罗祖培被任命为建湖县人民医院院长期间,也是他事业最辉煌的时期。然而,当了领导的罗祖培依然还是曾经的那个对事业负责、为人正直的好医生。当年,县政府设立医务室,县领导直接点名,要求县人民医院派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而这位医生正是该院急诊部的某主任,当时是医院的当家“名旦”,百姓口碑特别好。但罗院长在会办会上,怎么也不同意。他的理由很简单,县政府医务室只是服务几个领导人,而县医院急诊室要服务成千上万的患者,人民群众更需要她。作为院长,罗祖培理应该服从上级安排,甚至于要主动为领导排忧解难,但他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利益和群众的需求。 没几年,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层层级级要求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年年月月考核经济指标,医院一下子成立多个“三产服务公司”,一切“向钱看”。罗祖培感到不对劲,更无法适应,为此他十分抗拒,无法接受这种现象。他便主动找到上级领导,道出自己的心声,如果医院的宗旨是为了创收,不是纯粹的救死扶伤,他宁愿辞去院长职务,仍然去做好一个临床医生,尽到自己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这样做,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冲动和“耍态度”,而是出于医者的初心和对全县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负责。罗祖培没有考虑自己个人得失,也从未想过这样做的后果,他的心中只有人民的期盼和医者的职责。 如今,罗祖培曾经为之奋斗和奉献了一辈子的建湖县人民医院早已发展成为国家二甲医院。他的大女儿罗群记得,2018年,她陪爸妈回建湖参加建院70周年纪念活动时,老父亲竟然高兴得彻夜未眠,那一幕令她迄今想起来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她知道,爸妈是建湖县人民医院的奠基人,更是医院和事业发展的亲历者,他们对建湖这片土地和人民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斯人已去,正气犹存。在罗老人生的字典里,有的是使命,是责任,是无我,是奉献。我的这篇文字,只是记录了罗老人生中的几个片断。德艺双馨的罗祖培先生早已用毕生的理想和追求,在建湖百姓心中竖起一座金光闪闪的神圣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