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细数时针的脚步,听光阴低语,
见朗朗白昼坠入夜的狰狞。
我凝眸紫罗兰的绚丽,见证花季凋零,
听卷曲的青丝在岁月里赋一首白头吟。
当参天的大叔繁叶落尽,
成群的牛羊失去避暑的绿荫。
当盛夏的青苗捆束成秋景,
时光的挽歌里,硬挺的麦芒泛白了长须。
这一切的一切令我置疑你的美貌,
于时光的废墟里,你终将缥缈。
青春的佳丽总是将流光轻抛,
新蕊初绽时,旧颜已在尘土飘摇。
时光似利刃,问谁敢与之倨傲,
森森刀影里,唯子嗣的光芒令你含笑。
译者:叶秀敏
- 诗享 -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每一部戏剧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或许正因他太过习惯于自我的戏剧视角,才让一首本该赠与年轻人的诗歌,沾满了时间的“锈迹”。
才让焦虑藏匿于多彩的抒情背景之后,造成紫罗兰花开一季,盛夏凋零为秋景,麦芒泛白,佳丽顷刻间化作旧颜的“衰荣”效果。青春之诗“落”在他手,终要演绎成一段“有首有尾”的光阴咏叹。
“时光似利刃,问谁敢与之倨傲”诚然道出了时间的特点与缺憾——它永恒地向前,不会因人世的温情而折返。我们同样,被陌生的主安插进某段时光掌控着的剧场,完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悲欣故事,再向他人讲述多个。
就像莎翁这样,爱讲故事的人,均敏感于时间并复制着它的流逝。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制作最后一个,属于后来者记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