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正月二十二前后,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雨水这个节气了。我先来讲个故事给大家听。雨水的这一天,我们故事的女主人公左杏和她的丈夫徐路,准备去看望左杏的父亲。左杏的父亲叫做左崇礼,左杏是他的独生女。因为妻子去世得早,左崇礼独自过活了许多年,也不愿意去和女儿和女婿生活在一起。徐路这个女婿很穷,左崇礼便让他去做生意,他也没有听他的话,所以左崇礼和徐路的关系也很不好。但是他们还是决定在雨水这个节气去看左崇礼。
当他们刚刚走到左崇礼家门口的时候,就有两个公差走了过来,跟他们说:“你们是徐氏夫妇吗?”俩人惊讶地问:“怎么了?”这两个公差说:“刚才有人报官,在十里渡河边看到一具尸体,有人认为就是你的父亲左崇礼。”夫妻两个人惊讶得不得了,赶紧来到河边看。一看这躺在地上的人,左杏就大哭起来……
县令于是一拍惊堂木,判道,此案已结:左崇礼讨债、藏银、制伞、背伞,全因疼爱女婿,不幸命丧坝桥,死于意外,着令徐路、左杏夫妇厚葬岳父;耿老汉私取私人之物,本该重责,念其主动报案,不再追究;董世奇夫妇不尽孝道,应该各打四十大杖,以儆效尤。发落完了案子,县令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于是今天分享给大家。这个故事把雨水节气背后的味道都讲了出来。从表面上看,就是春天来了,到这一天,可能会多雨。多雨的季节,滋润万物,大地生长万物,春天开始,一切萌发,但这背后却有着深刻的道理。中国人有五行的学说,也有周易的学说,这可以算作是中国的哲学,它在研究这个世界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只是一个表象,它的背后也许有许多的“程序”在运行着。如果我们可以把握这个“程序”,我们就可能更加深刻地看明白这个表象,我们也能更好地去知道应该怎么去生存。
比如说,在古代的描写二十四节气的书中说,雨水这个季节,符合了“天一生水”的概念。什么是“天一生水”呢?它来自于很古老、很古老的一张图,这张图叫做《河图》。
《河图》是从哪里来的?争论就太多了,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文明的遗物。无论如何,生活在这个地球当中,是否真的还有上一个时期的人类,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哪一个智慧的种族,他都会观察他所生存这个星球,也会观察与这个星球遥而相望的那个星空,于是总结出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
在《河图》当中,北方的方位,有一个白颜色的圆圈,这个白颜色的圆圈就叫做“天”,因为只有一个,所以就叫做“天一”。按照《周易》来说,北方属于水,所以,《河图》与《周易》的精神连在一起,就是“天一生水”。或许这是因为水星在这个季节可以在北极的空中看到;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季节天空当中下起雨水,于是人们就说“天一生水”;也或许是因为阳气的萌动,所以在这个季节代表,代表阳气的“天”开始出现了,并且能够明确地产生水,所以人们说“天一生水”。五行当中,水是生木的。“天一生水”,滋养着万物的生长。地上的植物是属木的,有水在,所以木就可以茁壮成长。于是“雨水”给中国人所带来的一个概念是“滋养”。 可是“天一”的这个白颜色的圆圈下面还有六个黑颜色的点,它们代表“大地”。《河图》的四个方向上,白颜色的点和黑颜色的点,经过周密的数学运算,排列好了非常合理的数阵。在“天一”的下面是六,这就叫“地六合之”。《河图》所带来的基本概念是:有天就有地,有白就有黑,有阳就有阴。“天一生水”,地上就要有东西与之相和,这是一种回报,这是一种呼应,相应相称。《河图》
,虽然应该理解为一个循环,但是也有开始的那一点,就应该是“天一生水”、“地六合之”。所以,在这里,“雨水”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感觉,都是非常重要的滋养,所以我们中国人才说“春雨贵如油”;而“地六合之”的想法,就从一开始让我们明白了,大自然是奉献和回报在一起的,所以雨水节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就是女儿、女婿在这一天去看岳父和岳母。这是天人合一、一脉相承的文化思路。正是因为父母的滋养,孩子才会成长。如果父母给了非常温柔的雨水,儿女也应该给父母一定的回报,所以我们这个社会的温情脉脉,并不是由法律或者是宗教来要求的,它是通过观察自然,形成一套哲学思路,又用民俗的方式去告诉每一个人的。
除此之外,雨水这个季节,是大地经过一番寒冬之后,阳气所表现出的第一个行为。我们在之前所说的冬至、立春,虽然相信阳气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孕育,可是却并没有看到它的具体行为啊!而雨水,被古人描述为“把冰冻寒霜幻化为了一场春天的滋养”。如此说来,它像是干渴的大地得到的一番及时的报偿,雨水就跟“及时的帮助”结成了关系。最早提出“及时雨”这样的概念的人是孟子。孟子说,君子的教育有五种,第一种就是及时地帮助别人,所以说这种教育叫“如时雨”。“及时雨”的概念就这样留了下来。可见,在我们中国古人的学习的概念当中,及时地帮助别人,及时地解答别人的困难,是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后来,它便衍发为我们小说当中一个及时解救别人危难的人物形象,那就是宋江。其实,到了元朝,关汉卿在他的《窦娥冤》里也有过这样的唱词,说,为什么三年这里没有下过雨呢?因为老天知道有人受到了冤情,所以不下雨。雨代表着及时的报偿,而因为我有冤情,所以不能下雨。
我们知道《窦娥冤》的结局,下的是雪,因为雪代表寒冷,雨代表滋养。这就知道,我们中国人把天与人结合得是多么得紧密了。而在这个故事当中,除了有岳父与女儿、女婿之间的滋养与回报之外,还有县令认认真真地、不辞辛苦地帮助左崇礼和徐氏夫妇找到案件的真相这样的一个过程。雨水的概念这个故事里体现得比较充分。
说到雨水,最容易想到的那首诗歌就是杜甫的《春夜喜雨》。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一直在追寻着大唐王朝的皇室踪迹。他投奔了唐肃宗,但是唐肃宗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贬了房琯的官,杜甫为房琯说情,也导致被贬为华洲的司功参军,这个官职非常非常得小。后来杜甫从华洲弃官到达了秦洲,又从秦洲迁徙到了同谷县,后来又从同谷又到达了四川。杜甫说“一岁四行役”,就是一年走了四个地方。在这一年的年末,他终于来到了成都。在好朋友高适等人的帮助下,在成都的西郊,浣花溪畔,营建了那个非常著名的“草堂”,还开辟了药栏、菜园,亲自耕种,过起了农家的生活。
在杜甫穷困潦倒的时候,高适这些好朋友是不是也是一番“滋养”的人呢?他们是不是“及时雨”呢?所以杜甫非常想作诗,来感谢这些朋友给他带来的滋养。而很巧的是,来年的春天,成都发生了春旱。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的中国,春旱对于百姓来说一定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后来,春雨终于到来了,所以杜甫才作下这首诗歌。这是把个人的命运、自然的现象与国家的命运都联系到了一起的诗歌。
李白曾经调侃杜甫说“总为从前作诗苦”,就是杜甫的诗歌都是苦的,而这个带着“喜”字的诗歌是杜甫诗歌中不常见的。可见雨水的滋养给杜甫真的带来了一番短暂的快乐,所以他用“好雨知时节”来作这首诗。
吟诵的时候,我们要把“时”这个字拖长,这是近体诗歌的风格。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诗人故意放进去的一个平声。这个“时”,是杜甫来到成都的“时”,是久旱之后成都的“时”,也更是久经磨难的大唐王朝应该有的“时”。是什么“时”?是“春时”。
第二句要拖长的是“春”。在这样美丽的时节,一切似乎都迎来的春天,“润物细无声”的风,在整个吹拂着成都。杜甫说,野径的云还都是黑的,他的人生好像还看不到太大的起色,但江上的船已经能够看到一点明亮了,还是能够给人带来一丝希望的。他非常非常希望,明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所有的花朵都在锦官城里盛开,就像自己的人生,一定能得到许多新的、美丽的开始!
雨水这个季节的滋养,以及万物给天的报偿,让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也一定充满着希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雨水这个时节,林老师祝大家都能得到滋养,都能拥有一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