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之《暗黑哥特式》

文化漫步之《暗黑哥特式》

2016-10-18    08'34''

主播: 韩师广播-文化组

82 7

介绍:
欢迎收听本期的节目,本次节目由小播吴昊和小编若琪共同完成。欢迎收听~期待留言!(本次节目偏向黑暗,为了听众的身心健康,背景音乐不采用哥特式风格,相对柔和······因为感觉大部分听众朋友们喜欢在晚上睡前听节目= =嗯,我真是个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主播啊!) 版头: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暗黑哥特式 文/若琪 哥特是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频繁使用且纵向延伸。其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各种暗黑系列,无所不用其极。 以阴森恐怖作为主调,自然哥特服饰主打黑色或者暗色系列,如黑色,深蓝,深红,深绿。总之,色彩要神秘阴沉。佩带着很多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并且永远不戴闪亮亮的金首饰,性格上多少传达出一种不善交际,不近人情,冷淡的信息。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或锯齿状,到处是锐角的感觉,尖酸刻薄得骇人听闻。 另外,哥特主义喜好衣服层层叠叠、从胸衣到马甲、从外套到披风、全副武装、首饰叮叮当当、繁复。如果把近几季的巴黎秋冬时装浓缩成一个形象,那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暗夜女神:惨白的皮肤、血腥的眼神,和着暗黑色系、线条锐利、面料朴素、领口高耸的单色长袍,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禁欲、庄严、冷酷,高贵典雅。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教堂是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来,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以及凯旋门等。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于是25年之后,凡有代表参加过庆典的地区都出现了哥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大行其道。 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标配。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这也是哥特式建筑的精妙所在。 说到彩色玻璃的长窗,不得不提哥德式绘画。哥特式绘画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在13世纪中叶出现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图、北欧的板上画和意大利的湿壁画中。其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自然是被大量运用在教堂窗户上的镶嵌画,它会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的变化而发展。用铁条把窗子分成方棂,再用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然后镶进彩色玻璃。玻璃的色彩以深暗和强烈的为主,常用几种不同颜色重叠,颜色层次加多。 手抄本插图画在哥特式时期也有新的发展,主要是取其装饰作用。如巴黎图书馆藏的圣路德维克的诗篇插图,装饰的是哥特式尖顶发券。而世俗性的抒情诗与讽刺寓言的插图也很发达,如法国林堡兄弟以时令为题描绘的《美好的时光》以及英国的《大动物寓言 》等。德国马奈斯手抄本书籍中的情歌书,则表现了骑士恋爱的题材。 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为壁画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天地 ,最重要的画派有比萨派和佛罗伦萨画派,他们吸取拜占廷的艺术原则,并结合哥特式因素,创造出新的绘画空间,经过奇马布埃、卡瓦里尼、杜乔直至乔托等画家的努力,最终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同哥特式绘画一样,经历了日益自然主义化的演变的哥特式雕刻早期时候的立柱像属于建筑领域。这种雕像的面部表情有着僧侣式的冷漠和刻板。在其后的发展中,哥特式雕刻变得自由和丰富起来。雕刻家不再满足于公式化的制作,而开始观察和模仿自然。圣母和圣婴立像则是其中的基本图像之一。如法国亚眠大教堂的基督雕像,流露出仁慈而诚挚的感情;南十字耳 堂的《镀金的玛丽亚》,则充满了慈爱的母性;德国班保大教堂的雕像《玛利亚与伊丽莎白的会见》,则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被赋予了温和的人间情感。 从宗教神圣转向人类自然,人体的自然比例、姿态获得了越来越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从这方面上,包括雕塑在内的哥特式美术可以说具有实现了西方美术史上从神学象征向自然描绘的转变的重要意义。渐渐地,亲近感代替崇高感,纪念碑性让位于绘画性和细节的描写。甚至受当时的宗教运动影响,14世纪雕刻一度出现了表现献身精神和神秘冥想的题材,夸张地表现死亡恐怖与悲哀。 常常发生在遥远年代和荒僻地方的故事,被囚禁在狭窄空间和鬼魂出没的建筑内的人设,悬疑和爱情交织在一起伴随着隐秘的身世、丢失的遗嘱、家族的秘密、祖传的诅咒,哥特式另外一种创作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不仅黑暗,恐怖,而且神秘,超自然。 英国文学评论家桑德斯对哥特式小说的特征做出了精僻的论述,他指出,哥特式小说拒绝描写日常生活,喜好峭壁和深渊、折磨和恐怖、巫术、恋尸癖以及心神不定。它沉浸在鬼魂出没、突然死亡、地牢、妖术、幻觉和预言之中不能自拔。最重要的是,它反抗理性的支配,认为过去和现在都是对舒适安全的政治稳定和商业繁荣的负面反应。 哥特小说的开山之作《奥特龙多堡》,以其独创的怀旧风格而在当时获得巨大成功,也使许多作家竞相效法。而使哥特小说朝内在化方面发展最突出的是美国作家爱伦•坡,他可以说是美国哥特小说的一面旗帜。爱伦•坡的70篇短篇小说中,除了几篇侦探小说外,大都是恐怖小说。其中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颇有代表性的哥特故事短小紧凑、结构严谨、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整体效果十分突出。 伴随着文艺复兴,哥特式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各种格式的哥特文化似乎也是历史必然。人类的探索和发现不会停止,这也将促使哥特文化日益发展,与时俱进。这是哥特式的魅力,也是它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