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之《仓央嘉措》

文化漫步之《仓央嘉措》

2017-04-01    15'40''

主播: 韩师广播-文化组

79 3

介绍:
欢迎收听本期的《文化漫步》,本期节目由小编丽红和小播吴昊、敏瑞共同完成,欢迎收听,期待留言~ 版头: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仓央嘉措 文/苏丽红 不知大家曾经是否试着一个人静静的坐着吗?或思考,或沉醉。我有过这种体验,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如此的安静,如此的逸致。试想,常处于闹市中的我们,在午后晒着暖暖的阳光,闻着书本那淡淡的墨香,听着翻页的声音。一杯茗茶,一本好书,亦可以陪伴我们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段在书中另一个世界流逝的光阴。 在书中,我可以体会到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内心愁苦;领悟到仓央嘉措“我被世俗隐瞒,转身又被自己撞倒”的复杂心情;感受到顾城“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乐观态度。 今日,我要分享的是仓央嘉措的世界。 手捧一本仓央嘉措的诗集,俯而读,仰而思,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咀嚼书中的真意,让我感知真善美,令人心境澄明。每当心中有所矛盾、困惑时,我总会拿起仓央嘉措的诗歌,看着看着,心境便明朗了些许。 仓央嘉措,集活佛与诗人于一身,既超越了自我,又超越了彼此。他的诗超越了文学,演绎着宗教之美。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如今,世人仍记得的,是他唯美的诗篇,以及强烈的逐爱之心。他是一个智者,以出世之智慧,明世间之情感;他是一个学者,以唯美之诗歌,言心中之所思;他是一个勇者,以超世之行为,逐心中之所欲。 这个广为人知的法王,我们对他的了解也仅仅通过他的一些事迹和诗歌。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对他有的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众生喧哗,人云亦云,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不是件容易的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仓央嘉措的形象。所以,我决定由诗来读他。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歌中的仓央嘉措吧!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这首诗是经过二次改变的,而仓央嘉措原来的藏语诗更晦涩难懂。读这首诗时,我仍然被它触动。或许,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内心才能有这样的领悟。他的一生,是幸的,也是不幸的。他短暂的24年生命,倔强的绽放,又迅速的枯萎了。生处一个战乱的年代,他是一个政治夹缝中的生存者,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此不幸也。追逐爱情,超尘脱俗,却受人尊敬,此为幸。爱是仓央嘉措生命的最高点,也是他跌入谷底的起点,这一生,爱燃烧了他的热情,燃烧了他的生命。 有一首仓央嘉措的诗歌,于道全先生逐字意译为: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同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要将彼女的心愿违背了。曾缄先生的译作我们更为熟悉:自恐多情损梵行,入世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或许是为爱而生的人。他拥有世间一切爱,唯独不能拥有爱情。然而,没有爱的点缀,生命就像一潭死水,了无生机。既然无法获得,就寻找感情寄托,他用诗歌表达内心的那一团火焰。那么,有的听众朋友可能疑惑了,那他写的不就是情诗吗?这不就成为一位诗人,而非活佛了吗?是啊!这是仓央嘉措的情诗,却不是我们的情诗。世间本有双全法,只是未到境界时。 或许不少人对仓央嘉措追逐爱情并不赞同,认为这有违佛门的清规戒律。民国名人卢前曾经谈及仓央嘉措:“言其仪表俊美,文采秀发,不谨戒律,所作歌曲多言男女,间言佛 法......”许多学者给他扣上了“情僧”这一绰号,对他夜晚到拉萨井秘会情人的事大为批评。我们称呼他为活佛,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然而,如来本来就不是叫人心如止水。一个心如死水的人,如何领悟更高境界的佛法,拘泥于戒律之中,思维都会固化。佛学的根本是将情感引向更加牢固的境界。然而,许多人却没有意思到这一点。 仓央嘉措曾经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藏语词汇“玛吉阿米”。在仓央嘉措诗歌的第一首写道: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了皎洁的月光。 玛吉阿米的脸庞, 浮现在我的心中。 今天,很多游客是通过拉萨八廊街的“玛吉阿米”酒吧得知这个词。酒吧的服务人员会告诉他们,这里是曾经仓央嘉措秘会情人的地方。事实上,“玛吉阿米”是未生育我的母亲的意思。或许,仓央嘉措诗歌给人情诗的印象太深,以至于许多学者直接翻译为“情人”、“少女”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误会,小编认为,也许当时仓央嘉措看到皎洁 月亮,心中如同月光一样明亮的如母众生的形象就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教法,学佛的根本在于普度众生,把一切人看做值得拯救的对象,这是最基本的佛学理念。“玛吉阿米”是情人还是如母众生,仓央嘉措是情僧还是圣僧,这要看你对他诗歌的理解。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修行,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的。我们几乎都在说自己不快乐,事业有成的说自己压力大,正在创业的说自己没机遇。紧紧捧在手里的,不是幸福,却是烦恼,这一切,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内心。 是的,是内心。我们的心一直无法平静,长期处于浮躁的生活中,却忽视了自己身边的幸福。夜晚,外面灯红酒绿的世界,在报纸上、电视中总能看到物欲纵横、纸醉金迷的场景。贪婪和欲望,让人心膨胀,产生更多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寻求刺激获取快感,然而,快感并非快乐,痛快过后更多的是空虚与寂寞。对人生最好的启悟,从来都是来自“死亡”的警示。任何事情,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名誉、所有面对失败的恐惧在它面前不值一提,剩下的,就是最重要的。此时,我的心中又浮现出仓央嘉措的一句话:“活着,其实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最终,他长眠于青海湖。那是一片透蓝的湖。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像仙子的一颗眼泪穿越苍茫的天空,趟过一路的星河,碎在如茵的草地上。席继草疯狂地卷了半个湖畔,接夜连天。有大颗大颗的露水镶嵌在这一片草地中,星星点点,汇成一地的银河。高原的风张开它巨大的翅膀,扑向空寂的草原,落向仓央嘉措的怀抱里。这个归宿,或许是最好的结局,他终于可以去追逐他想要的,不必再带着枷锁在政治世俗的漩涡中徘徊。 好了,今天的《文化漫步》到此结束,在节目的尾声,小编想献给大家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活佛仓央嘉措的内心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