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41期《浅论散文的包孕性瞬间》李雨纯 文

[在场微散文]41期《浅论散文的包孕性瞬间》李雨纯 文

2020-09-28    03'37''

主播: 眉山~东坡龙丹

284 1

介绍:
浅论散文的包孕性瞬间 文/李雨纯 一直很好奇,微散文究竟该翻译成Micro prose还是A stanze of prose?前者强调完整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者强调直感,旨在将最具有冲击力的瞬间展现出来。我倾向于后者。一个基因片段,哪怕再短,必然存在一个最具表征的RNA。一首诗,哪怕再小,也必然存在一枚最令人动情的诗眼。散文亦是如此,微,指的非是字数,而是对于“那个瞬间”的发掘和提炼。 美学家莱辛曾在其著作《拉奥孔》中提出有关“包孕性瞬间”的假设,即艺术作品中存在一个意蕴储量最大,内涵特殊丰富的“点”,这个“点”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与审美。这里尤其要注意,包孕性瞬间非是现实主义关于典型性的论述,也非是所谓的中心句。它不是高度概括性的主旨体现,而是指情感的阈值——情绪从积累到爆发的临界点。我们通过描写去渲染环境,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来刻画性格,去设置情节,安排巧合,本质上都是在构筑一个足够吸引人的世界,让读者自发靠拢、沉浸,然后午夜鸣锣,一发入魂!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弯腰的刹那,我忘却了父亲所有的不好。如李若兰的《我的名字叫俊杰》,小男孩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重拾尊严,让人泪目。 散文之美尽在此也,将难以言表的触动,感人肺腑的瞬间记录下来。以那个“点”为圆心,画一个大饼。读者阅读,即从外层进入,乍一口咬到肉馅儿,味蕾迸发,回味无穷。在场即是瞬间,一刻便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