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50期《大伯和他的高岸田》朱玉华 文 龙丹 朗读

【在场微散文】50期《大伯和他的高岸田》朱玉华 文 龙丹 朗读

2022-11-14    03'54''

主播: 眉山~东坡龙丹

252 2

介绍:
大伯和他的高岸田 文/朱玉华 大伯头顶烈日收获晚稻,将一担担黄灿灿的稻谷,挑到家门前水泥坪晾晒,脸上的笑容如绽放的菊花。 山坡上那丘稻田,下方虽有玉带般的渠道流过,却与渠水无缘,人称高岸田。落实责任制那年,实际八分的高岸田,当作五分的承包面积,还是没人要,大伯却像捡到宝似的当作责任田。 后来全村稻田流转,高岸田因隔着渠道,机械出入不方便,加上面积不大,被排除在外。大伯倒是乐意,巴不得留着自己侍弄。 大伯真将高岸田当宝,精耕细作。这田当阳,土质肥沃,结实力好,风调雨顺的年分,靠山泉基本能保证灌溉。每年收获两季,沉甸甸的稻穗是对大伯最好的回报。 今年有点特殊,夏秋连旱,持续高温,晚稻抽穗的时候,山泉就断了。大伯望着卷叶的水稻,急得团团转。关键时候,怎能缺水!用水泵抽水,离电源太远,重新架电力线成本太高。有人劝大伯放弃,不就是少收几担谷吗,何必劳神费力?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我们要端牢自己的饭碗!大伯打定主意,挑水保苗。 那担大木桶,自从接通自来水后,一直放置在阁楼上,想不到今年重新派上了用场。 说到挑水,也非易事。 高岸田与渠道隔着百来米的陡墈,徒步尚且费劲,负重更为不易。渠水较浅,从三面硬化的渠道取水,必须使用长柄勺,一勺一勺将水舀进水桶。 一担担渠水倒进稻田,禾苗像喝足了奶水的婴儿。 没多久,高岸田的水稻以饱满的颗粒低头向大伯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