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诗歌》  作者:言石

《遇见诗歌》 作者:言石

2019-07-03    10'15''

主播: 紫若萱秋

554 6

介绍:
> 文/言石 诗书融合,自古皆然。中国的文人,也多长于诗书,擅书画的人大多能文会诗。想想真是惭愧,生活的无奈与杂乱夺走多少该学习的美好时光,庆幸年少的我爱上文学与诗歌,种在心底,睡在枕下,却时不时地翻出,合拢,再翻出。写诗写文的冲动,诗词中生生不息的力量,给我的精神世界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令我长久地陶醉其中。 诗歌是在有意无意之中产生的,有意无意之中,我在中学时代的稿纸上,写下了我诗歌起航的第一首诗。有意无意之中,诗歌成了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喜爱,所以要优雅地生活,把柴米油盐过出诗情画意,因为喜爱,诗书充满了牵引的力量。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若遇到喜欢的事,便不会懒惰。岁月悄悄地过,生活不能无声地过,我虽丈量不出灵魂深度,但却可用文字来搭接探寻的长梯。而那些或热情或坦然的文字,足以让生命之花激情绽放。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为的是让无绪的杂念还巢,让精神有个暂且的宁贴,而能将诗意表达于有形者,谓之诗人。真正的诗人,可将凡胎蜕变为蛱蝶,将凡景诗化为诗质。 诗者,荒寒之道,无当于利禄,肯与周旋,必其人贤者也。真正的诗,无关风月,只在平淡流年里随意地扑捉,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红尘一醉,孤影何去? 明心见性,澄怀虚静,一念尚多,况多念乎?念寡,动机便少,诗便多。念杂,情景在前,不觉诗意。诗意栖居,还在念寡念杂。迦叶莞尔无言,拈花一笑,心体本寂,万有皆空,无诗也诗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此之谓诗言志。 古人有“诗言志”,不能诗,无以言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所谓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声之画。诗歌给了我书画以外更大的心灵空间。更由最初的古体诗,渐渐爱上了现代散文诗。现代诗虽创作形式与古体诗不同,只是换个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自作诗>的开头,我便借玫瑰表达了理想的性情:玫瑰/如此任性/美丽又生出刀尖/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安静。 写诗对我来说,是一种隐秘的精神追求,用长长短短的句子,记录平日的情感与思考,记录深深浅浅的脚印和故事。写诗就像写字作画,除去灵感,首先是发自内心的欢喜,甚至热爱。一首好的诗,如京剧曲调的荡气回肠,如书法线条的久看不厌,但又更容易被诗人赋予鲜活的生命。苏东坡说书法“无意于佳乃佳”,用在写诗,也是十分贴切。诗中文字的气息节奏,都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线条点画如诗句辞藻,章法如诗之整体贯穿,每幅字中结构,线条的精彩耐看处,犹如诗中点题之句,也就是诗之诗眼了。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我们来不及赞美和体味更多美好的东西,甚至来不及驻足。唯有诗,且让心灵得到最好的栖息,便可辗转于层层高楼之间,小心为自己留一席精神空间了。今春雨过后,我写下了>:一场春雨/给庄稼设了完美的陷阱/啪啪地伸展骨节/停驻在桃树上的面孔/花色淡了/我是母亲熔炉里烧出的粗制坯子/出锋八面/自我勾勒/悬腕,搁浅/烧出段段青花和长长落款/这座城市的步伐/太快,注定留不下/比锥画沙深情/比屋漏痕绵长。慨叹时光流逝之余,聊当自省。 一直很喜欢“流淌”这个词。仿佛什么东西都可以流淌,血液、河流、山川、时间、岁月、情感、文字、笔墨……我们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在不停歇地流淌。无论古人今人,贫穷富贵,都有各自流淌的事,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流淌的内容,大抵与阅历、学识和心性相关,吸收得多,经历得多,自然流露越多。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今天的努力,是否优于了昨天的自己。任诗意在指尖、笔尖、心间流淌,让生活充满诗意,一不小心,自己长成了诗的样子。真的,真的感恩生命情怀里,遇见诗歌。 一一一20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