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厂办公楼的东侧到迎宾楼西侧之间,有条下坡水泥便道通往冶化机,约两米宽,在资氮没落之前走过路过的人还是挺多的,有去上班的,也有去冶化机坐公交的,也有不少人去爬冶化机后面大山的。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资氮因收购冶金工业部铁路备件厂后,需要修建通勤便道,占用那些地段,并不是采用后来的所谓征收赔偿办法,而是招几个土地工换那些地就解决了,没有争议和扯皮,也没有村民阻挠。
其实建厂初期是没有规划这条便道的,大约是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关停并转的政策执行,冶金工业部铁路备件厂要迁往长沙树木岭,在湖南省政府主导确定下,以五百万将厂房和工业编组站及相关资产转让给资氮,这样为方便厂里职工上下班才修建通勤便道。
闲坐读流云
,赞178
其实七十年代初建厂初期的规划是在厂东大门南侧修建一条约一米宽的暗沟,通往那明渠,排放化工车间的废水,以及在厂办公楼东侧修建了一条雨、污和废水混流的明渠,办公楼的雨水和污水以及一生活区和三生活区的部分雨污水都从这排放,大约有两米宽,一米五深,局部是浆砌石,也有部分是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八十年代末才铺上预制板变成通勤便道,两侧的护拦采用钢管。
修便道之前,那些年从渠道顶边上走的人并不太多,浆砌石渠道上部约二十多公分宽,但并不平整,混凝土部分虽然平,但只有十五公分宽,从渠道上走也要有技巧和胆量,那就是走时不要低头看,直视往前走,否则越走越怕,生怕掉下去了,也许大人没这种感受,反正我曾在那渠道上走过春夏秋冬,打伞走过,顶风穿行,迎着朝阳看着夕阳都走过,渠道修到球溪河就停止了。
在没建那便桥前,那个位置是有两根重轨加两三根陈木过河的,走过的人真不多,但我走了一年多,而且是一天两趟,当水没过那钢轨时,我不敢从轨上走,生怕打滑掉进水里,还不如直接趟水过去,然后再穿上鞋,天太冷,水太凉,就只好从里福桥绕过去走,从杨坪那桥也走过,现在见到杨坪那拱桥也大约在九十年代进行了重修,以前是石头拱桥。
那便桥的修建应该是厂设计室出的图,跨度只有十多米,约二米宽,上部采用型钢桁架矩形结构受力,计算不会太复杂。所以施工难度并不大,结构也挺简单,因为动或静的荷载都不是很大,毕竟不过车,只是行人和摩托以及骑单车的人,而且同时集中的可能性不大。桥面是钢筋混凝土,大约是在秋天修建的,那时的水较浅,才五六十公分深,而且下面多卵石,便于搭设架子,两端做个承台,浇筑完混凝土后一个月就可以用了。修建化工车间的皮带运输栈桥比这难度大多了。
桥的那边的便道用地也不是征收过来的,同样是用招工指标换的,没修便道前是田间小道,属杨坪村的。不过那公交站是公交一开通就有的。
路还在,那便桥因资氮的没落,钢结构年久失修变成危桥,前不久终于将它拆了,也许正在施工那球溪河的景观工程中会有这座便桥重修的工程量,如果没有,那过河就不方便了。但终究还是会有人出资修个便桥的,毕竟造价又不是太高,修桥铺路是好事,会让老百姓记住这是善事。
乘山常在,资水长流。
路还在,桥没了,夜幕降临,在那景观上散步的资氮人,偶尔也许会感叹一下,还好不用过桥了,对经常要走这条道的人来说,只剩下无奈。仅以此文纪念那些曾经走过路过这座桥的资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