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文/霞光满天生命有限,莫要蹉跎。少年养志、中年养德、晚年养心,才是最大的智慧。少年养志古语云:“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志气,是推动一个人成才的源泉。少年时期,用心专一,适合建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北宋范仲淹少时曾问**先生:“我能否做宰相?”对方大笑。他又问:“那能否当大夫?”对方很纳闷。范仲淹解释道:“唯有宰相和大夫可救人。”立此大志的范仲淹,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地苦读。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代名相,捐私宅为学堂,成就了数十个状元,300多个进士;创建义庄,庇护遇灾遇难的族人;整军备、治水患、施新政,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志者,事竟成。人的潜能是无比巨大的,少年养志,就要做到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中年养德王阳明曾说:“今人之病,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人一旦傲慢,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明代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权倾朝野,专擅国政近15年之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严嵩在朝期间,身居高位,没有想着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反而忙着结党营私,贪赃纳贿,陷害同僚,导致国力衰弱,民不聊生。父亲的德行,儿子严世蕃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下,更是跋扈骄奢,肆意妄为。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案发,恶迹败露,最终严世蕃腰斩弃市;严嵩被罢官为民,在贫病交加,举国痛骂中凄凉死去。朱熹说:“德也,得也。行到而有得于心者也。”品德的好坏,与行为息息相关;所谓运气的高低,与德密不可分。为人子女,要养孝德;夫妻相处,要养容德;与人交往,要养谦德。不管贫富与身份,都要讲究一个“德”字:官德、医德、师德、夫德、妇德、口德……老年养心《灵枢》里说:“心者,乃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心安定,身体就能有效运转;心神不宁,则会萎靡不振、积郁成疾。语言学家吴宗泽,在101岁时依然行动矫健、精神矍铄,毫无垂暮之气。他常说:“我没有养生之道,但有养心之道。”一是不服老。吴宗泽说:“老年报刊我从来不看,也从不参加老年活动,我不认为自己是老年人。”二是有癖好。吴宗泽喜欢猫头鹰图案工艺品,有墙挂的时钟、镜子,也有柜子里的图章、钢笔,还有桌上的台灯、瓷罐等。每得到一件新藏品,他都会高兴好几天。三是爱读书。在他的书柜里,放满了各类书籍。从他的诗里,也能发现养心之道:“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一颗春意盎然的心。”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人到老年,要养好平常心,养好童心、懂得静心。少年时养志,塑阳刚之魂,活得肆意;中年时养德,养浩然之气,活得洒脱;老年时养心,生祥和之气,活得通透。人生就是这样,吃该吃的苦,就能享该享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