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重要性吗

你明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重要性吗

2018-01-25    23'59''

主播: 大风●古老的龙舞

140 3

介绍:
再忙也要读完此文,让你明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重要性 明话 看对人,说对话 文|王长绪 明导读 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也许天天你都得看人说话。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就是讲看人说话的重要性。过去有一句被许多人当作贬义的顺口溜,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意指这人城府深,奸诈狡猾,对人不诚恳、不老实。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了与人相处能达到和谐融恰,还真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见人说鬼话,还不把人吓死么?见“鬼”说人话,“鬼”也听不懂,甚至要你命! 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也许天天你都得看人说话。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就是讲看人说话的重要性。过去有一句被许多人当作贬义的顺口溜,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意指这人城府深,奸诈狡猾,对人不诚恳、不老实。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了与人相处能达到和谐融恰,还真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见人说鬼话,还不把人吓死么?见“鬼”说人话,“鬼”也听不懂,甚至要你命! 在孔子的故事中,有两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是“八三二十三”,说一买布人买了老板八尺布,一尺布三块,可买布人硬说八三是二十三,只肯付老板二十三块钱。颜回遇巧碰上,指其错误,买布人竟与他打赌说,错了愿输一脑袋。 于是颜回便去找孔子评理,孔子问明情况后,也说“八三就是二十三”,买布人走后,颜回抱怨老师不坚持真理,孔子说:“你输了只是一顶帽子,可买布人却是一脑袋呀!人命关天,能坚持真理吗?”  另一个故事是“三季人”,有天一穿绿衣的人来问子贡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当然是四季,绿衣人硬说是三季。孔子闻声出来,把绿衣人打量一眼后,对子贡说:“你错了,一年确实只有三季。” 绿衣人欣然走后,孔子笑了说:“你没看那人通身的绿衣吗?他分明是蚱蜢所变,蚱蜢春生秋死,从没见过冬天。在他的知识领域里,一年就是三季,你的道理能跟他说得通吗?” 其实,买布人并非智障,连“三八二十四”都算不清楚,而真实是他故意要赖掉布店老板一块钱而已。“三季人”的固执,虽无恶意,但你给他较真有益吗?生活中,类似于买布人、三季人这样的人,可说全世界都有,你有精力有能力纠正得过来吗?  庄子言:“夏虫不可以语冰”,跟夏虫谈冰,无异于对牛弹琴,蠢的一定是自己。网络上有句话更精彩:“不要试图跟猪摔跤,这样你会弄得满身是泥,而它却正享受在泥里打滚,乐此不疲”呢! 2013年7月,发生在北京的“摔婴”事件,故事很简单,就因为受害人李某的婴儿车挡了停车人的道,发生口角,李某不仅被打倒在地,其两岁的女儿还被当事人韩某从婴儿车里拽出重重摔在地上,不治身亡。凶手虽被判了死罪。 但事后,受害人李某却对记者说:“如果我知道那两个是刚从监狱放出来的,我怎么也不会跟他们冲突。” 这就是看错人,说错话而酿成的血的教训。古往今来,这种看错人,因小事发生口角,又因言语不顺导致战争升级,造成流血伤亡惨剧的事例还少吗?  北宋年间,宰相寇准在一次宴会上,因批评下属丁谓不该为其擦拭粘在胡须上的羹汤,说了一句“为上司溜须拍马,成何体统”的话,伤了丁谓颜面。未料丁谓从此怀恨在心,当丁谓爬上宰相高位后,便对寇准实施了一连串的报复,贬黜又贬黜,致使寇准贫病交加,客死于雷州任上。丁谓本是由寇准一再向皇帝推荐,得到提拔的。寇准只看丁谓有才,没料用人不淑,看走了眼,又说了一句过头话,结果竟遭至祸患连连。   所以要把话说对,看对人是先决条件。当然要看对人并非易事,以貌取人往往会失之偏颇,更不能随意给人贴上标签。但只要能遵循一个原则,不与人斗气斗狠斗勇,不与人争强好胜、争名争利;并以一颗善良的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为别人着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让你的人生减少诸多麻烦,走得顺顺畅畅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