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女儿妞妞和儿子扣扣的家,纽扣妈会在这里分享纽扣喜欢的故事
我是一个伪文学爱好者,特别喜欢买书,却少拿出时间来认真读书。
上学时候只有中午午休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图书馆里看看杂书,其他时间都贡献给考试事业了,虽然也没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成绩,不过拿出时间看别的书总向是做了不坏事。
工作了,还是会陆续买书,专业相关的,杂七杂八的。由于懒惰,离开了公司就不想再钻研业务,所以专业书基本都成了摆设,而一看闲书心里就会不自然的涌出学生时代的感觉在浪费时间的想法,所以买书更多变成心里安慰而不是为了看。反倒是陪孩子阅读之后,儿童读物看了不少。
号称“儿童文学诺贝尔”的安徒生奖从我开始给妞妞念绘本就如雷贯耳。不过因为给小孩子写故事在我们国家本来就是最近几年才特别火的一件事,所以和这个奖沾边的历来都是些歪果仁,直到去年才有第一个中国作家被授予了这个奖,曹文轩。以囤书为乐的我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去剁了手。
这里收录了他的一些短篇小说,作者自己说“三十年来我最好的作品就在这里”。
按照妞妞目前阅读的情况,其实还没有读到这样篇幅较长,而且基本没有插图的书,之前也只有一篇我给录音讲的《布伦迪巴》,还是分了十几次听完的,虽然过程挺长,不过她倒是并不排斥这样的长故事。
年初带妞妞去医院看眼睛和发音,想到等待的时间会比较长,就带了这套书其中的一本。
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小尾巴》,五十来页,念起来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没想到妞妞全程听的非常认真,在我们几次复查的过程中多次要求再念一遍。
一个名叫珍珍的女孩儿,从出生便有点奇特。珍珍在妈妈的怀里比别的孩子多待了一个月,生下来之后,片刻不能离开妈妈。她特别能哭,一旦看不到妈妈,她就会哭,而一哭,便是惊天动地,地老天荒,即使再次见到妈妈,她的哭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让人揪心。
故事并没有讲述珍珍童话般的旅程。她只是跟着妈妈,下地要跟着,打工要跟着,威逼利诱都没有用,她像妈妈的尾巴一样,赶也赶不走,甩也甩不掉。
直到有一天,妈妈进城卖大米,费尽心机,终于甩掉了她,但珍珍却因此“丢”了。当然,她只是迷路了,为了找妈妈,她一个人跟在妈妈的后面,不知不觉走进了芦苇荡。
然而,从此以后,珍珍却渐渐地不再那么黏着妈妈,她开始天天往野外跑,为的是看蚂蚁,看蚂蚱,为的是给野兔喂青菜。妈妈在外地的朋友们要聚会,她不像朋友们那样拥有房子、车子,只有青山绿水,只有她种出来的最好的庄稼,但这些都无法带过去。想来想去,能让自己在朋友们面前自豪的,似乎只有珍珍,她是妈妈眼里最漂亮的女孩儿。然而,此时的珍珍不再是妈妈的小尾巴,她有了自己的天地,为了她和动物的约定,她拒绝了妈妈。
妈妈不得不自己一个人去赴约,一路上,“温暖的阳光照着到处绿油油的大地,妈妈一个人,只带着她的影子走向外婆家,觉得天很大,地很大,河很大,树很大,心空空的,一路上只有寂寞跟着……”
故事到这里结束。
妞妞听这个故事,只是觉得把珍珍形容成是小尾巴实在太好笑;妈妈找不到珍珍了,她回不了家怎么办啊,她能去哪儿,她还能看到妈妈吗?给野兔送吃的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吧?
我读这个故事却是笑着,也真的哭着。
我的妞妞已经不怎么像珍珍那样是一条小尾巴了,她已经有了她自己的小伙伴们,有了她可以自己一个人开心玩一下午的小玩意儿。扣扣倒还是和珍珍很像,什么事都要我来做,眼睛随时搜索着我,即使是在游乐场里,只要一下子看不到我,马上就会放下手上正玩的高兴的玩具开始到处找我。
虽然没有经历过真的找不到他们,不过即使是孩子广场上偶尔脱离了视线的那种感觉也会让故事里的情节感同身受。
孩子从一生下来什么事情都依赖着妈妈,到后来慢慢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开心快乐的享受着自己的世界,不再需要妈妈,妈妈们心里都感受却不是听故事的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这是一篇儿童文学,可是理解它却是成人的事情,是所有父母尚在的人的事情。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才有了理解自己父母的机会。
我们把可爱、乖巧、聪明、勇敢、认真等美好的印象一点点输入父母的心田,也用任性、狡黠、顽劣、叛逆等一点点扎伤他们的情感,但他们从来不会放下我们,丢弃我们。他们依旧会为我们骄傲,为我们喜悦,为我们流泪,为我们担忧,为我们谋划,为我们操劳。
一点一滴,都已渗透到血肉里,渗透到岁月的深处。在父母心里,满满的都是我们。
但是,突然有一天,当我们展开翅膀远走高飞的时候,一下子,我们从父母那里抽出了所有,干脆而决然。他们还有什么呢,除了空空荡荡,还是空空荡荡。那时,我们再也不是小尾巴,我们心系远方,有自己的理想和天地;那时,父母只有拖着被我们抽空的身心,在我们的身后,远远地注视我们的背影,远远等待我们的回声。
珍珍是我的妞妞,是我的扣扣,也是我们所有的人,我们都曾经是一条像珍珍一样的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