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正的丰富,是素与简

人生真正的丰富,是素与简

2018-06-02    07'57''

主播: 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1232 11

介绍:
本期主播:沈霜 文字编辑:罗苗 图片编辑:谢婉丽 背景音乐:请在春天里运用你的幻想 我很喜欢看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当我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虽然讲的是与跑步相关的事情和思考,细细品读,字里行间却大有哲学。 村上春树几十年的写作生涯,就是一种朴素、简单而规律的状态。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在清晨的几个小时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随后跑步和处理个人杂事,晚上雷打不动地读书或者听音乐,清淡的食物和普通的穿着,一成不变的模式,一直坚持到今天。 有人问他,不用社交吗?他说做人不用八面玲珑、四方讨巧。比起无意义的社交,他更喜欢把时间用在小说的创造和稳定生活。 他过得不单调吗? 透过他的文字,可以窥见他的内心比谁都灵动。 他活得不无趣吗? 别忘了他是“小确幸”的创始人。 说到此,我的内心有一种毫无疑惑的了悟:人生真正的丰富,就是素与简。 到底什么是素与简? 梭罗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内容剔除,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简朴,堪称楷模。 他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更不讲究衣服、鞋子的牌子。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鞋子10双有5双是旧的。他说皮鞋坏了就扔掉太可惜了,补好了还照样穿。李嘉诚戴的手表,只属于低收入的打工一族。 在公司和职工一起吃工作餐,去巡查工地,和建筑工人一起吃泡沫盒饭。 物质富有的人,多因素与简而踏实,因踏实而好运。 有人说,有钱人素与简是品德,而普通人素与简则是本能。其实还有另外一部分普通人坚持素与简,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银行每天都有客户向专用账户捐款,100、200,甚至上千,真实地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 而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对老夫妻,他们穿着环卫工人的工作服,拿出带着体温的存折,告诉工作人员里面一共有19900元,随后又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两张50元说:“凑两万元。” 工作人员提示他们,这边是捐款窗口,请到普通窗口存钱。其中的大爷说:“对,我们是要捐款,这两万元都要捐给汶川。”工作人员再次确认,他们无比坚定地点头。 款汇出后,工作人员提示他们可以留下姓名,以便上报给基金会。可是大爷摆摆手说:“我们捐款不为这个。”随后两个人就出了银行的大门。 后来客户回访,工作人员找到了这两位老人的家,那是一栋不足30平米没有装修的老房子,一张木板床,唯一的娱乐物件是一台收音机,是的,没有电视机,可以说家徒四壁。 当时去的同事都深受触动。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两位孤寡老人,环卫工人,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及底层群体了,但是他们的行为却仿佛隐士高人般,看得透财物之外的别有洞天。 能把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无偿地献给别人,这就是人生至高的品德。 素与简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断舍离。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浮云的执着,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 我们生活在这个功利的世界,每天都过得很匆忙,或为金钱,或为权利,或为责任,我们从来没有问一下自己,这些东西是否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满足。 努力奋斗无可厚非,可是我们有了100万,想要1000万,当了科长,奋斗处长,这场名利场上的角逐何尝不是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灼和痛苦,是我们生活的真正所需吗? 周国平说:“名利也是一种贫穷。” 那么反过来素与简就是一种丰富。 闲看门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何尝不是生命所需的满足; 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又何尝不是生活所盼的温暖。 从现在起,我要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专注去做一件事,做到极致;规律作息,形成习惯;控制物欲,衣物风格极简;不参加无聊的聚会,留下时间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一个人如果物质需要所占的比例很大,甚至覆盖全部,就难免欲壑难填,永无满足之日而无法快乐。 而一个人如果透过纷呈的世相,看清本质,如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如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如林清玄“愈是内在芬芳,愈是朴素单纯”。 就会深深明白:层次越高,就越素与简,越满足越丰富而幸福。 感谢您的收听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