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本期主播: 王悦
文稿编辑:吴文孟
文稿审核:石翠娇
图片编辑:王悦
背景音乐:Ephemeral Memories---MoreanP
官方weibo: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在动荡的二十世纪,有过这样一个人,他竭尽自己一生所学,为共产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革命呕心沥血,不求名利。他就是亨利·诺尔曼·白求恩。
1890年3月4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
白求恩小时候非常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白求恩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
青年时期的白求恩,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医学上。1916年,白求恩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不久,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1928年初,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利尔,成为麦吉尔大学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第一助手,期间他发明和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还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在医学上小有成就的白求恩发现,即便自己医术再高明,仍无法为很多人祛除病。他说,“富人有富人肺结核,穷人有穷人肺结核。富人复原而穷人死亡。”面对这种现状,白求恩在万里之外的东方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1935年的夏天,刚过完45岁生日的白求恩抵达列宁格勒,参加苏联举办的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苏联的安排下,他参观了当地的医疗设施,并兴奋地带走了许多材料和纪念品。在古老的俄罗斯,他受到了很大鼓舞。从苏联回来后的白求恩,到处发表文章、演说,鼓吹社会化医疗制,甚至为苏维埃制度辩护。两个星期后,他加入了共产党。这样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的民主形式,让他成为了共产党坚实的拥护者。
1938年1月2日,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在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间,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大批伤员。
1939年10月下旬,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同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中国河北逝世。
白求恩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医学和共产主义事业,毫无利己之心,对工作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共产主义精神。他是当代医生的职业道德楷模,更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国际主义战士。
文稿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