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 秋瑾】

【人物志 | 秋瑾】

2022-11-13    05'41''

主播: 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932 8

介绍:
秋瑾: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本期主播:王悦 文字编辑:张芯茹 文稿审核:杨轩 图片编辑:王悦 背景音乐:似水流年——王崴 官方weibo: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秋瑾,自号“鉴湖女侠”,与陶成章,徐锡麟并称为“鉴湖三杰”,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光绪元年十月十一日,秋瑾诞生于福建。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她,被安排与兄长秋誉章,妹妹秋呈一起同读私塾。幼年时期,秋瑾特别喜欢看杂剧《芝龛记》,对如秦良玉一般历史留名的女英雄推崇备至。留有“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此类诗句加以赞颂。而就在她跟随父亲辗转台湾,厦门等地赴任之时,一路上目睹了沿海各地洋人的胡作非为,萌生出了学习武艺,打跑洋人的念头。秋瑾先是跟随表兄单宗勋学习武艺,随后又在上海师从上海拳王蔡桂勤学习了少林拳和剑术。如同武侠小说中所写,行走江湖都得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秋瑾也为自己想了一个,正是后来响遍神州大地的“鉴湖女侠”。 1904年7月,秋瑾不顾家人的多方阻挠,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嫁妆,筹集了半年的学费,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到达东京的秋瑾经常到留学生会馆参加活动,据当时也在东京的鲁迅先生回忆:“虽然秋瑾姑娘生的秀气,但人品很高。”在东京的秋瑾亲自主编了杂志《白话》,意图通过办报唤醒国民,开化智识。除此之外,秋瑾还改组了中国留日女生组建的共爱会,喊出“拯救二万万之女子,复其固有之特权”。秋瑾还秘密加入了反清结社“三合会”,在其中被封为“白纸扇”,也就是俗称的军师角色。 1905年初,为了筹措一些学费,动员更多的国内女子出国留学,秋瑾返回祖国,并在这时结识了改变她人生轨迹的男人——徐锡麟。秋瑾由徐锡麟充当介绍人,顺利加入光复会,开展革命之旅。同年7月30日,在东京赤坂区,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各留日学生团体在孙中山先生号召下,正式合并为“中国同盟会”,而秋瑾正是加入同盟会的第三人。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取缔留学生规则,秋瑾愤而回国,一门心思投入到兴办女学,创办女报的工作中。光复会的首领徐锡麟也再次找上门来,明面上徐锡麟希望请秋瑾来主持绍兴大通学堂事务,暗地里是委托她以兴办新学作为掩饰,为起事做好准备。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当众刨心挖腹,惨遭杀害,起事败露。1907年7月10日,秋瑾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最后清庭判处秋瑾“斩立决”,秋瑾提笔写下:“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伦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从容赴死,年仅32岁。 秋瑾虽死,但她的精神鼓舞着更多人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用鲜血铺开前进的道路,铺成光明的未来。 (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