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团年时(作者:张恒溶,朗诵:张恒溶)

又是一年团年时(作者:张恒溶,朗诵:张恒溶)

2020-06-17    12'59''

主播: 恒溶独步🍀

344 0

介绍:
又是一年团年时 张恒溶 2019年猪年大年三十的上午,我们行进在汉宜高速公路上,前往大姐家过年团年。回想在十几年前几次到大姐家过年,都是乘车走的318国道。二十几年前,怀儿子待产的那个春节,大姐亲自到宜昌接我们到她家过年。记得那时我们还是借住在学校里,工厂里有时工资还打着白条。但生活还是苦中有乐,那时居然还与时俱进,读着优生优育的书籍,自行配着营养孕餐,借着同事和自己买的磁带,听着唐诗和世界名曲,给腹中的孩子做胎教,让他感受世界的美好!没想到这些科学的探索没有白费,他出生后语言感悟能力很强,几个月大时,一听到他在娘胎里听过的唐诗和音乐就欢蹦乱跳,特别是听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朗诵时,尤其欢喜。幼儿时的儿子也许对世界充满着美丽的憧憬,不知在人间行走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后,是否还保持了对世界初来乍到时的那份童真和欣喜! 五年前终于如愿以偿买了私家车,一家三口也都考了驾照,过年过节走人家也方便多了,不再用为赶车转车、赶时间发愁了。并且近几年宜昌和周边县市公路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越修越高级;国道、省道、市道、县道、镇道、乡道,高速、立交桥随处可见。由远到近,由城到乡,路路通,家家通,由路联通的梦想基本实现。并且路边的绿色长廊在逐渐建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路修通,河疏浚,满眼是绿水青山,高科技农业、渔业遍布农乡,消灭了贫困,人人能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回想小时候过年,鸡鸭鱼肉都是量很少,来客讲的是九碗或十碗。荤菜像香肠,切得薄薄的,家家户户碗底下垫的是盐菜或杂广椒,上边摆的是九片或十片香肠,一桌九人或十人每个人划一片香肠。现在一桌就是两三个火锅,都是干货,炒菜一二十个,有的甚至二十几个菜,还有大碗汤。自从习李执政提出“光盘行动"提倡节俭以来,人民的餐桌虽然还是丰盛,但相比以前消费要务实了一些,吃多少弄多少,少了过去讲排场的风气。 现在荤菜吃多了,消化不了,素菜、绿色蔬菜成了抢手菜;麻辣咸口味重,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现在的饮食风格在偏向清淡。养生的专家总是告诫大家荤素搭配,多吃粗粮,多吃绿色食品,不便秘,好消化,少脂肪;大鱼大肉大味、油腻重的食品不利于健康。在这些养生专家和医生的谆谆教诲下,全民老少都变乖了,为了健康忌口了,饮食文化在朝中庸发展。不仅如此,为了生命安全,交规执法也越来越严厉,过年过节闹酒、劝酒的少了,现在的国人都很自觉为别人生命安全着想了。这也是时代的进步吧! 八年前,回娘家过年拜年,都是用数码相机拍照;更早前,是用物理相机、用胶卷拍照,我记得用的最多的是柯达胶卷。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都是用手机随手拍照,由单摄像头变成了双摄像头,自动调焦距,甚至美颜,相当于过去的傻瓜相机。而更可喜的是,现在手机还可配自拍杆,自己用两三尺长的自拍杆都可以拍到摄影师的照相效果,不仅可以他拍,还可以自拍,真正达到了照相不求人;而且可以做到自由取景,自由摆拍,不受约束,没有窥视,自然大方。所以,可能自拍的照片比别人给你拍的,更美,更自然,更真实!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各种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神奇,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方便。手机由call(BB)机、大哥大、小灵通(宜昌的是夷陵通)、诺基亚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时中国手机、外国手机,此起彼伏,各领风骚。不光品牌百花争艳,中国的手机我知道的有TCL、华为、小米等,外国的有诺基亚、苹果、三星等;而且每家手机自己的型号更新换代也很迅捷频繁,运行速度也由1G、2G、3G到4G,甚至华为在前不久,庄严向世界宣告:5G都可以广而用之了。整个世界在惊诧世界科技变化快、为之沸腾外,各国的科技竞争也成了各国角力场。 总之,各国科技的进步必将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远播四方,推动了世界文明的突飞猛进;就像欧洲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迁。世人不要怕科技的进步,请以欢迎的姿态拥抱人类文明吧! 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水能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如果能研究好,在中国有广大发展空间。它们在中国都有丰富资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是可再生资源。现在在乡间也随处可见新能源了,比如大姐夫家门口就有太阳能发电。毕竟煤的储藏量在我国有限,在地球也有限,而且煤燃烧污染环境。节省能源,环保经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红红火火过大年,真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记得小时候,很少有批量写好的对联卖。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写对联,毛笔字写不好的人家就请同村写得好的人写。我哥的一手毛笔字写得好,我们家每年都是他写。每次他写的时候,都是我帮他裁纸,牵纸,放对联。只见他磨墨,饱蘸墨汁,看着桌上的巴掌大小的《农历》,握笔悬腕,笔走龙蛇,上联、下联、横批,一气呵成,一副副对联一挥而就。由清冷的早晨写到太阳升得老高,兄妹俩配合默契,小半天就大功告成了。看着堂屋里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十几副对联,我不禁长舒一口气,终于完成了家里春节的一件大事----写春联。 那时家家户户的大小门都会贴上春联,连猪圈、牛栏、鸡笼都会贴上对联,比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并且贴对联还有讲究:正常人家贴春联都是喜庆的红色,如果春联是绿色的或黄色和白色的,则表示这家那年有亲人过世。对联还有婚联、寿联、楹联、挽联之分,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不同的对联文化。更不用说对联的字体更丰富多彩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不一而足,不过还有像小鸟的书法写的对联,更有童趣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有纸对联,今年我还买到了布对联;不仅有毛笔写的对联,还有丝线绣的对联。虽然现在的对联装饰得越来越美,字体越来越漂亮,但城里乡间贴对联的普及度没有以前广了;现在由于房子装修越来越豪华,贴对联怕影响墙壁质量,也不轻易贴了;再说随着上几代的中国老人过世,后几代的中国人的对联情结在淡化,把春联与春节的文化习俗逐渐脱节了。虽然近十几年来,国学和民族文化又在复兴,对联热又在回归,毕竟世移时移,此一时彼一时了。 各类文化也在中国不断吸纳更新,波浪似前进,比如说西方的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等洋节在中国受到追捧,甚至被有些人批评中国年轻人崇洋媚外,我觉得主要是商家的生意炒作和外国文化对中国市场的占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歌颂爱情,则是哪个国家年轻人成长不可少的,所以有这个节是填补了中国节日的空白。受此启发,有人翻出中国自古也是有爱情节的,由此又有商家把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当作中国的情人节。赚了外国的节再赚中国的节,信者掏腰包。 现在许多人感叹中国的年味越来越淡,由我们小时候的盼过年,盼穿新衣,盼吃好的,到现在的经常可穿新衣服,生活几乎每天都可吃鸡鸭鱼肉。人们说小康家庭的,那是天天都在过年。所以老小对新年的期盼没有七八十年代以前那样热烈了,除非过年衍生出新的文化,衍生出新的吸引人的习俗,才会再掀起人们对春节的渴盼和热望吧!虽然春节的年味在淡,但春节的文化习俗却在大张旗鼓地重新拾起,如对联文化的宣传,赶庙会,猜谜语,玩龙灯,踩旱船等。当然随着岁月更迭,旧文化渐隐,新文化渐起,都是时代的潮流,但还是希望经典的传统文化能薪火传承。 我们期待着时代的发展,也翘首着社会文明越来越进步!随着地域空间的缩短,随着各民族文化的兼容并包,世界也在走向民族大融合。随着视野打开,思想觉悟的提高,就像古人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美好愿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