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包肉
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福建商学院校园广播电台,在您身边的校园广播。欢迎收听今天的觅食记
虽然东北菜没有什么高档的食材、精妙的刀法、复杂的工艺,可东北菜自有它心中的一片江湖。虽然大刀阔斧,可做起菜来却绝不含糊,肉片要大,量要足,口感要充实,正如东北人请吃饭最常说的一句话:请各位吃饱吃好啊。如果要让东北小年轻们说出他们心中最爱的东北菜,不是小鸡炖蘑菇,不是地三鲜,不是东北大拉皮,一定是锅包肉。
锅包肉是怎样风靡大东北的?说到锅包肉这道菜,绝对是东北人心里十分重要的饮食记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餐桌上的菜肴如何丰富,锅包肉在日常餐桌上依旧是必备菜。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一个移民社会,大规模的人口迁入距今不足百年,因而民风民俗也是兼具各地特色。这道名叫锅包肉的菜肴,正是具备了这样博采众长的特色,才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官府里面的私房菜发展为东北的全民美食,成为可以代表东北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清朝对东北地区曾经实行了长期的封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有世居的少数民族和少量的驿站站丁和发配的犯人居住在那里,因而在饮食上十分粗疏简单,不求精细。由于环境艰苦,那个时代的东北菜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现存的方志中我们可以一探究竟。例如写清代黑龙江地区的《龙沙纪略》中这样记载:“东北诸部未隶版图以前,无釜、颤、婴、瓶之属。熟物,夸木贮水,灼小石,淬火中数十次,渝而食之。”“满洲宴客尚手把肉,或全羊,近日沾染汉习亦盛设肴,然其款式不及内地,味亦迥别,人工艺不精也。所谓手把肉持刀自割而食也,故土人割肉不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