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必须成为那样的人。
有时想想,教育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先让自己善良起来,丰富起来,健康起来,阳光起来,快乐起来,高贵起来,然后去感染孩子,带动孩子,让孩子也善良、丰富、健康、阳光、快乐、高贵。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者缺乏的,却要让学生拥有。岂非缘木求鱼?
这就是我所说的“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的意思。“感”是“感动”,“染”是“熏染”。也就是说,你先得触动了孩子的心灵,才能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得经常问问自己,“我”有感染孩子的东西吗?当我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这些要求我做到了吗?
2006年9月,我来武侯实验中学做校长参加第一次升旗仪式时,看到孩子们队列整齐,表情庄严,可老师们却没有队列,东站一个西站一个,有的还在学生队列后面聊天,包括班主任。我没有当场批评,而是拍了几张照片——有精神抖擞的孩子,有随意散漫的老师。
第二天下午有例行的教工大会。我将昨天拍的照片打到投影仪上。第一张照片就把老师们震撼了,穿着校服的孩子们,齐如刀割,昂首挺胸,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再打出第二张刚一打出来,老师们便哄然大笑——三三两两正随意站着聊天的老师们,与第一张照片中孩子们的队列反差实在太大。
第三张照片更具有意味——前面的同学们巍然屹立,宛如雕塑,后面的老师聊天的,说笑的,仿佛是农贸市场老友重逢。一张张的照片次第展示出来,慢慢的,老师们不笑了。
我说:“老师们想想,难道参加升旗仪式可耻吗?如果不可耻,为什么我们不认真参加呢?如果可耻,为什么要我们让学生去做可耻的事呢?我们给学生进行过多少爱国主义教育啊!说过多少升旗仪式的意义啊!也告诫过学生要认真对待升旗仪式,要站端正,不要说话,要庄严肃穆,等等。可这些给学生说的话,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什么叫教育的良知?让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能够做得到,而且做得更好。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毫无良知可言!”
会场一片安静。也许老师们都在思考我的话。
我决定“独裁”一次,宣布:“从下周升旗仪式开始,除了班主任站在所在班级队列旁边之外,所有老师组成一个方队,站在全校学生的最中间,让我们成为学生的示范!”
果然,从那以后,每次升旗仪式前,老师们都自觉面对升旗台站在操场最中间,两旁是全校学生。每次体育老师整队时,首先对老师们发出口令:“全体老师注意了,稍息,立正!向前看齐!”老师们都认真地听从口令,调整队列。然后,体育老师再对全校学生喊道:“全体学生都有啊,立正,稍息,立正!两边的同学,向左向右转——向老师们看齐!”全校学生齐刷刷转过身,面向老师,对比老师队列,调整队形。
“向老师们看齐!”气势磅礴而又意味深长的一语双关。
于是,每次升旗仪式,我们老师的队列和孩子们一样的整齐壮观。
“向老师们看齐”,这就是教育。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班主任希望学生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自己是否也喜欢读书?班主任希望学生是一个举止文明的人,自己的谈吐是否优雅?班主任希望学生成为有坚强毅力的人,自己是否具有战胜自己的勇气?班主任希望学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自己是否愿意为周围需要帮助人的献出爱心?班主任希望学生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自己面对孩子的问候,是否也认真地回礼?……
那年在武汉和雷夫对话时,他说:“如果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必须成为那样的人。我希望他们举止优雅,我也必须非常优雅,每时每刻,即使我想对他们发火的时候,也必须非常优雅,即使他们气得我想扔他们到窗外,我也必须保持优雅。我想让孩子们努力,我自己就必须成为我孩子从没见过的那么努力工作的人。”
是的,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们能够用对孩子的要求来要求我们自己,那我们就非常了不起;而且我们的教育必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