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之声第232期《错误认知隔代教养,比隔代教养本身更有杀伤力》

丽虹之声第232期《错误认知隔代教养,比隔代教养本身更有杀伤力》

2016-02-25    10'49''

主播: 幸福传递者-唐丽虹

1987 27

介绍:
一位妈妈问: 我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回家才有时间陪会儿女儿。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我知道老人带孩子不好,我也发现我女儿身上好像是被惯出一些不好的毛病,我该怎么办?我需要额外多做些什么,好避免爷爷奶奶给孩子带去的不良影响吗? 回复: 很多妈妈都问过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基于一个当今中国家庭普遍面临的客观现实:老人带孩子。 然而,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隔代教养已然成为了一个避不开的话题。那么,与其攻击隔代教养的不好,不如正视这个现象,在接纳现实的基础上找到解决之道。 首先,我们要说,父母是孩子最佳的抚养人。老人替代不了父母之于孩子的心理价值。所以,不要太小就甩手把孩子全权交给老人。孩子越小,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如果你已经这么做了,那么请及早承担起身为父母该承担的责任,越早越好。 其次,针对大量因为工作不得不朝九晚五,而请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我们更想强调的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并没那么可怕。心理学上的“父母”,是一个象征层面的父母。指的是能够敏锐回应孩子需求的那个人。若有这么一个人陪伴、回应自己,孩子也能够建立起比较好的亲密依恋关系。 关键的是,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经常一方面无法离开老人的帮忙,另一方面又为了“老人带孩子”可能会有的诸多“隐患”而煎熬。由此,反而会引发更多问题,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对于有这种情况的家庭,请留意避免下面两个误区: 第一,要避免老人完全替代父母,与父母竞争孩子。 我们常常会说“隔代亲”。很多老人,在自己当父母的时候,也许未曾好好体会抚育孩子的感受,如今面对小孙儿,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好好对待这个美好的小生命,以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可是,这种心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引发大家庭内部的矛盾。尤其年轻父母,一开始可能会很享受老人带孩子的轻松、惬意,很快可能就会发现,老人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己甚至完全插不上手了。于是,老人和年轻父母很可能为了争夺“主要抚养人”的地位而争斗。 为此,在邀请老人带孩子之前,就该明确,老人是来帮忙,主要的抚养人仍然是父母。跟老人做好约定,在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上,请老人予以配合——当然,请老人配合也是有技巧的,那就是年轻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人年纪大了,更像是老小孩。你在某些方面认可他们,对他们的权威性表示认同以后,他们也才能更容易听进你的话。 第二,年轻父母要避免因忧虑引发的“补偿”孩子的心理。 譬如本文开头那位妈妈就有这种心理。“补偿心理”的坏处在于,看不见当下这个孩子,看见的只是自己内心假想的那个脆弱的、受伤的孩子。所以,父母所“补偿”的,往往是孩子眼前并不需要的,反倒会干扰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 父母需知,孩子们不是那么容易就“被伤害”了的。这话尤其要送给那些时常如惊弓之鸟,为了孩子“可能受伤”而焦虑的父母。譬如,我遇见好几次有妈妈问类似下面的问题: 我前几日没办法,趁着孩子睡着出门了。回来后孩子在屋里大哭。这几天孩子就粘着我不放,好像人也不太有精神一样。我的孩子安全感是不是已经被伤害了呢? 其实对于上面这个情况,在妈妈回家的那一刻,只要给予孩子的是一个温暖的、接纳的怀抱,那么孩子瞬间就会被疗愈。不存在孩子以后的“安全感”就会如何如何的问题。现在很多妈妈都被“安全感”这个词吓到了。因为担心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而焦虑,于是这个焦虑反倒给孩子带去了更多不必要的干扰、问题——这是一个矛盾又尴尬的处境。 从更开阔的角度说,这个世上,没有没创伤的人。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各式各样的创伤。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成长”,也都是或大或小的创伤:我们要向之前告别,要迈入一个陌生的境地。我们会在告别之时感到悲伤,甚至有时候希望在某个地方多停留一会儿。没关系。我们总能找到力量继续向前。人就是这样长大的。人类就是这样繁衍的。 所以,接纳我们的孩子在此前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完美。接纳我们不得不邀请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局面。那是孩子人生经历中美好的财富。所以,放下那些“你错我对”的争执,感谢老人们的付出,感恩孩子成长得这么健康可爱。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孩子过好当下。你当下的从容陪伴,会成为孩子将来人生路上可以调动的最有力量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