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之声第340期《孩子,并不是别人都理应给你让座》

丽虹之声第340期《孩子,并不是别人都理应给你让座》

2016-07-16    11'25''

主播: 幸福传递者-唐丽虹

1486 18

介绍:
对于孩子,在生活中,不仅仅只是学知识,学技能,还要教会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 首先,要能把孩子当人看,一个今后要走向社会的自然人、社会人去对待、去培养,他不总是一个需要家长庇护的孩子。你的态度很重要!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时,离家很远,总要挤一段地铁,而且总会赶上早晚高峰时段,因为是幼儿园的小女生,也很惹人爱,所以每次乘车时也经常得到大家很多的优待与照顾,在感激的同时我也总是心里不忍,在每一声的感谢后我都会有一份小小的愧疚与不安。 记得有一次,坐着的是一位大约有二十出头的阿姨,人很多,女儿正好被拥挤到这个阿姨前面,但阿姨始终都没有离开那个座位,其实我拽着她还好,毕竟她也四、五岁了,有我护着站着也是没问题的,每每这种时候,我反倒很轻松很坦然。 大概是以前总是有人给她让座,反而让她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而这次她似乎有点受挫的样子,不情愿地撅着嘴,一次次地抬头看我,我冲她摇摇头,摸着她的头,微笑着安慰着她。 一直到出站后她还在撅着小嘴嘟哝着: “刚才那个阿姨真没有爱心,我那么小她都不给我让座……”我特意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专门把这事跟她探讨了一番。 ▼ ●“首先我认为,那个阿姨没有什么做得不对,你这么想才是不对的。你已经快5岁了,选择地铁这种交通方式如果有任何危险,或不适合你这么大孩子坐,首先我不会选择,我认为你是可以的,即使是站着,我认为你也是没问题的,即使人多,妈妈也是可以保护到你的。” ●“再有,没有谁是必须要给你让座的,给你让座那是一份情谊,你都要心怀感恩,而且你要把这份情谊记在心里生成你的爱心,然后再把爱心传递给你可以帮助到的人。你在得到的同时,也要懂得付出。” ●“倘若别人没有给你让座,你也不要心生怨恨,你没有任何理由去嗔怪任何一个人,你想想,每个人乘车都是买了票的,赶上有座位的人有权利坐在座位上,刚刚那位阿姨没有让座给你,也许是她上了一天的班,也许是她走了很长的路,也许是她身体不舒服,别人也会疲惫,也会累,不一定是没有爱心,所以我们要理解别人,要多替别人想,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嗯,你这样一说,我明白了,妈妈,是我错怪了那阿姨,我不该那样要求别人, 他们也会累,我也能站着,我能行,我还能给他们让座呢……” 从那以后,女儿无论有座还是没座,她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而且在有座位的时候也经常让座位给别人…… 这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人快乐不快乐,都在自己的转念间,我一直告诉我的女儿,快乐不是别人给的,是你自己创造的! ● ● ● ● ● 在一次带女儿去西藏的旅行中,有一天一大早要去爬海拔四千多米的青朴山,那一年,她十二岁。 爬到山顶时,也已近晌午,女儿说饿了,我们也忘了带吃的,四周也没有卖东西的,我也担心女儿下不了山,这时正赶上山顶寺庙中的僧人开饭,女儿眼巴巴地看着一口热气腾腾的粥锅,于是我向一位僧尼为女儿求了一碗粥,好心的僧尼把我们请到她们休息的寝室。 而女儿看着那灰色样的几乎看不到什么米粒的粥,喝了一口就再也不喝了,我尝了一口,那里应该有我们不习惯的酥油、青稞面,还有几根叫不上名字的野菜,确实不合我们的口味。 但是,我知道这碗粥对于我们弥足珍贵,那么高的山上,物质十分匮乏,山上住的也都是来此清苦修行的僧人,我们看到那位僧尼站着喝着粥,吃完后转着圈地将碗一下一下用舌头舔干净。但她是那么平和而微笑着看着我们。 我示意女儿一定要把这碗粥喝下去,她滴滴答答在那儿掉眼泪,眼泪溅到了碗里,她说她实在咽不下去。 那位僧尼似乎看出了什么,笑着从柜子里拿了一盒饼干和一袋方便面,那一定是别的旅客供养给他们的,他们都舍不得吃,我站起身笑着拒绝了,虽然她听不懂汉语,我还是对她说,也是说给女儿听:“谢谢您,这一碗粥足够了!” 女儿看我那么坚定,似乎彻底绝望了,眼泪流得更凶了。我坐回到她身边说:“这粥再难喝我们也得把它喝光,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我们一人半碗,我先喝,什么时候喝完什么时候走!” 说实话,我也是强忍着喝了下去。现在每每想起当时女儿和着眼泪一口一口地把粥喝完的情景,我都会觉得有些心酸,但心里却是满满的感恩与喜乐,因为我知道,那碗粥将让女儿受益终生! 就像女儿在一次作文中写到:“我一口一口地喝下剩余的半碗粥,那碗粥苦楚、酸涩,却在我的记忆中点点回甘……” ● ● ● ● ● 态度是定义于我们本身对某事物的看法和尊重,那便是一种心态。每个人所持的心态不同,结果便会不同。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态度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做人做事的风格,自然也决定着他的心理、行为、性格及命运。 当孩子在经历了一些生命的体验后,家长所秉持的态度将成为一颗颗的种子,必然地会种在他们的心田。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慢慢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或许有些当下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或许会在他生命周期的某一节点,某些事情就会激发他关于生命的反思,这时,他儿时的一些经历便自然而然地与现在产生连结,那时我们的孩子便会自我感悟出那些既出自于我们而又不同于我们的感悟。 这些感悟便会潜移默化地驯化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内化成其自身的良好品质,久而久之便积淀形成为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到: “在孩子的生命中,除了学习,还需要有更多能力的探索与发展,如大其愿、坚其志、需其心、柔其气……” 这些不都是我们要对生活所要秉持的一种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