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之声第410期《孩子居然对我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丽虹之声第410期《孩子居然对我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016-10-11    12'00''

主播: 幸福传递者-唐丽虹

12831 515

介绍:
我在厨房做饭,灶上烧着火,锅里翻炒着菜。突然发现忘记剥蒜了。又抽不开身。就叫正在客厅玩乐高的儿子。 “儿子,过来。” “妈妈,怎么了?” “帮妈妈剥一颗蒜。”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回答的干脆利索,说完扭头就走。 我一时语塞。 不得已把炒了一半的菜关了火。一边亲自剥蒜一边想,哪里出了问题呢? 记得上幼儿园,第一次吃奶黄包。 接他放学,递给我一个用涂满了水彩笔的纸包的鸡蛋大小的团子,神秘兮兮地说:“妈妈,给。” “这是什么?” “打开看看。”一脸的期待与兴奋。 在他手忙脚乱的帮助下,我们一起打开了团子。看着印满了五彩水笔、被挤得变了形的半个馒头,我一脸困惑。 “妈妈,这是我给你留的。老师说是奶黄包。很好吃,很甜哦。” 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打败了五彩水笔的颜色。 看着我吃完了馒头,哦不,奶黄包。儿子满意地笑了。幻想着胃和肠子会不会被涂上颜色,我恨不得把包子抠出来。 小情人还乐意在我蹲着摘菜或洗衣服的时候,说:“妈妈,闭上眼睛抬起屁股。”然后,在我的屁股下面塞一个小板凳。 或者,在我生病的时候,给我喂饭,一边喂一边说:“乖,多吃点。” 经典语录:“你是我们家的女王,我和爸爸都是为你服务的。” “妈妈,我把二十块零花钱都带上,和爸爸一起去给你捎衣服。” ……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不愿意这么做了。而是,我请他搬个凳子给我,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请他给我倒一杯水,他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请他把厨房的灯关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为了更好的分离,采取的一种策略。 但是,我是不是过于刻意,矫枉过正了呢? 我们都爱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想起了一件事。尽管久远,但记忆犹新。 之前在医院上班,给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打吊针。当时,儿童输液,都是在固定的操作台进行的,而不是推车到座位。 所以,打上针以后,就会出现一只手打着针,一只手拎着输液瓶的情况。对成人来说,这样的操作并不难。 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尤其是生了病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有些难度了。这种难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是情感上的。 陪男孩来输液的,是他的爸爸。 打上针,我把瓶子递给孩子的爸爸。他没接,而是对男孩说:“自己拎着。” 男孩说:“你帮我拎吧。” 爸爸冷漠地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的是一脸冷漠,绝不夸张。 男孩憋着一张快要哭了的脸,央求着:“爸爸,我打着针呢,拿不了……” 这是,边上排队的一个阿姨看不下去了。说:“我来帮你拿吧。” 爸爸可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挡住了阿姨伸过来的手,拿起了输液瓶,说了句:“我们家的事,要你管。”转身就走。 “哎,你这人怎么这样?孩子是不是亲生的?”阿姨也是急红了脸。 男孩一脸无奈地看了看阿姨,然后低下头,默默地跟在爸爸后面。 当时,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因为病人实在太多,紧接着就是下一个输液了,也就没想太多。 今天,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儿子也说同样的话时,我的内心还是有点小小的失落。 要是孩子自己做不到怎么办? 儿子上一年级以后,我们对他的要求陡然增高。例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放热水洗澡,自己洗袜子内裤…… 而事实上,前六年,因为外婆在这边,都是外婆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上小学后,我们却要求儿子做前六年都不用做的“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太突然? 可是,我们只从主观上认为孩子该独立了,能够自己做些事情了,然后就自以为是的单方面执行了。 多么可笑,多么滑稽?! 就说儿子洗澡吧。一次,他洗了很久都没有出来,我在卫生间门口,扯着嗓子喊:“怎么回事啊,这么长时间都洗不好?快点洗了出来,吃饭了。” 又过了一会,儿子出来了。虽然穿着衣服,还是感觉很冷的样子。而当时是夏末,天气并没那么冷。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没有热水,用冷水洗的澡。我这才明白,他之所以在淋浴房那么久,是因为一直在放冷水。 后来,经我那么一吼,赶紧的就用冷水冲完出来。我问,没有热水怎么不早说。他说,你不是说了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还有一次,也是洗澡。考虑到儿子身高,平时洗完澡后,我和他爸爸都把花洒放在下面的水龙头上。 那次,他进了淋浴房后,过了一会,我从卫生间门口走过,发现他一跳一跳的,在够花洒。原来他爸爸洗完澡后,顺手把花洒放在了他跳起来也够不着的架子上。 我们只会要求孩子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忘了告诉他,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寻求爸妈的帮助。 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有感情的、生活在尘世间、能够互相帮助的人,而不是一个独立到可以一人存活的个体。 事实上,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独立到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除了独立,我更希望孩子有温度 很久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说一个女孩,独立有才华,考入名牌大学,去了外地上学。后来,他爸爸得了癌症,家里一直瞒着她。 直到快要不行了,妈妈才打电话给她。而她,在听说爸爸生病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居然是:“爸爸生病,你应该打电话给医生,打给我干嘛?” 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女孩的冷酷无情。但是,别忘了,孩子对待父母的方式,是父母无形中教会的。 我爱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是,我更希望他成为一个能够寻求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的有温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