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界限,才拉开了折腾自己的序幕。因为没有别人可以被迁怒了,没有办法向外找原因了。因为,自己是一切的源头。
我对一位会员的分享记忆犹新,那是她刚开始修习“划界限”的时候。
娜娜强烈地感受到她特别想给女儿提供最好的东西,这时她体会到了妈妈对她的那份心意。所谓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就是这个意思吧。
娜娜理解了妈妈,她觉得以后应该接受妈妈给的东西。可是她心里还是有一点点抵抗,这一点点抵抗让她很难受,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乐意。“难道不管我需要不需要,我都得接受?”
这点不乐意又让她很理解女儿,对呀,应该尊重孩子,不应该强迫孩子接受大人认为好的东西。
娜娜觉得这些都快把自己勒死了,要接受妈妈的给予,不能对妈妈发作,要尊重孩子的不接受,不能对孩子发作。天哪,憋屈死了!于是,她只好找了棵树,冲着树哭了哭。
这就是在界限内折腾自己。没地躲没地藏,这个领地里只有你。在这个领地里,没有人和你演对手戏,所有的剧目都是你自编自导自演的,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目了然,看明白自己的每个面相。你既是付出方也是接收方,也许你既无法痛快付出也无法痛快接受,因为渠道不畅;你是独立的也是依赖的,也许你尚未真正独立,也尚未充分依赖他人,因为你还在挣扎……
奇妈开始独立带孩子,很快她就发现自己沦落成了奇奇姥姥的模样。每天早上先起床做好早饭摆在桌上,然后帮奇奇挤好牙膏,等着奇奇洗脸刷牙……
她发现奇奇姥姥说的话也从自己嘴里冒了出来:“书包收拾好了吗?做完的作业放进去了没?带水壶了吗?”
当奇奇不耐烦的时候,奇奇姥爷的一套说辞也很自然地从奇妈嘴里流淌了出来:“妈妈天天伺候你吃喝,你还不耐烦?”
在沙龙分享的时候,奇妈哭得稀里哗啦,她说:“没想到,离开了爸妈后,我却成为了他们!”
是的,这就是真相。关系中所有的人都是来提醒你是谁的。他们在你面前呈现出来的,也都是你身上有的。
是的,这就是真相。你一个人独处时,真相会显现得更加真切。没有了借口,没有了可以听你解释的人,没有了争辩的对手,没有了可以替你背黑锅的人。你如困兽,看到真相,却被困在那里没法突破。
幸好可以痛哭。
眼泪是有疗愈作用的。了解了眼泪对自己的作用,你就不会再怕孩子哭了。
哭痛快了,想想自己要到哪里去,那个目的地才能带给你力量。
奇妈想起这一切的折腾都为了要培养自己自立。于是,她重新扬起斗志,和孩子谈了一次:不仅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洗脸刷牙吃饭收拾书包带水壶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以后她不再提醒了。她负责的是做饭洗碗等家务。奇奇也没提什么反对意见。
奇妈不断地咬着舌头,忍住不说,不断地共情自己的不满、抓狂。眼瞅着奇奇今天忘了带水壶,明天忘了带作业,甚至还有一天出门忘了背书包,下楼才想起来。奇妈把“忍”字诀发挥到了极致!
日子一天一天地向前走着。
一天,奇妈加班,比平常晚回来半个小时。奇奇先被奇奇姥爷接到家里了,好吃好喝地待着。奇奇可享福呢,吃了不少零食。奇妈接了奇奇回来,煮了些速冻水饺,心想时间不早了,随便吃点儿吧。
没想到,奇奇坐到饭桌上,一看便不屑地说:“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留在姥姥家吃饭呢。跟着妈妈,只能吃些速冻食品。没劲!”
奇妈一听便怒了!把饭碗一撤,说:“那就别吃了!”
奇奇“哇”的一声哭了,边哭边喊:“我不要和姥姥姥爷分开住!”
在关系中实修划界限举步维艰,每一股力量都在拉扯着你回归原来的关系平衡状态。有时候你已经很努力地迈步,还没走出多远,一件小事就能把你打回原形。
在浩途九年,我还没有看见谁只为了自己的成长而能越过“划界限”这个坎的。育儿先育己,是指以育儿为动力源的育己。我确实看到母爱的伟大,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才会不懈地折腾自己。浩途云集了成千上万的父母们携手前行,如同爬山,在蜿蜒崎岖的浩浩旅途中,你总能看到前面的人走到哪里了,他的孩子确实更加成熟、自由、绽放了。正是这彼此的陪伴和带领,支持着一位又一位的父母们砥砺前行。
划界限走不动的时候,好消息是,这个区域里绝对有个“台”,需要你通过倾听、共情把“台”明晰化。在浩途,我们特别鼓励会员跨主题共修,在修习划界限时,需要更深地修习倾听和共情,因为划界限的生硬能够带来更多的情绪体验,而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有礼物,需要耐心地倾听和共情才能将礼物找出来。
奇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叩问自己:为什么孩子一句话就让自己生气了呢?
因为她觉得自己被否定了。最生气的点,就是女儿那副不屑的样子,同样的表情她似乎在自己的妈妈脸上见过。
哦,是上初中的时候,中考模拟考试前一天自己感冒了,妈妈劝她请假别去考试了,免得考得不好拉低了平均成绩,影响自信心。但她还是去考了,果然考得不好。妈妈看到成绩单的时候说:“我早说了嘛,你不听。就这种成绩还考什么重点高中,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妈妈当时就是这种表情,很不屑!
奇妈任由眼泪洗刷着自己的委屈和愤怒。良久,她逐渐平静了下来,问自己:“为什么不屑的表情就能让自己这么难过?”
“因为,这说明我不够好!”
我看到年轻的父母们内在最多的“台”就是“我不够好”,尽管每个人的情形不同,指向“我不够好”的演绎通道却不尽相同。
这些“台”都是儿时就被筑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所有讲座中不遗余力地提醒父母们,在育儿中,孩子的行为可以被限制,可以被管教,但是请让孩子内心觉得他足够好。事做错了,不代表人错了,好孩子也会犯错。
正是因为亲历并见证过很多父母拆这个台的不易,所以拜托父母们如果带着觉察,就不要再给孩子筑这个“台”了。任何人,当把一个信息翻译成“我不够好”的时候,不可能不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就算小孩子无力对抗,也会自动选择防守或屏蔽。在这种状态下,你对孩子进行的教导大部分成了耳旁风,也没什么效果。作为亲生父母,如果你一定要攻入防线,用高压或者内疚感打破孩子的防守和屏蔽,那么孩子的内心就被你重创了,恐怕今生都难以恢复自信,难以获得内在的幸福。父母越努力,孩子将越受伤。
“我不够好”这个“台”怎么拆,取决于你划界限的深度和力度。如果你对自己的领地界很笃定,那么拆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这是我当时为自己拆台写下的文字。反复读并记下自己当天的心得体会,会协助有效拆台。
在自己的领地里,谁有权利评判我够不够好?当然是我自己了!在这块领地里,只有我自己!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曾经,我把父母的话或者社会上其他权威的话当真了,以为我自己不够好,我把自己思想、心灵、情感的大门打开,允许访客长驱直入,在我的领地里长期盘踞逗留。我甚至以为他们就是我,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评判、一声“嗨”都能让我吓一跳,让我警觉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
现在,我带着觉察,听出来我脑海里的声音,是不同人在不同时期说给我听的话语,我知道这些话语曾经指导过我,保护过我。我带着感恩的心邀请这些话语离开。我会随时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开放我思想、心灵、情感的大门,但是我同时拥有筛查、关闭、送客的权利。
我要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内在空间,让这个空间的每一寸领土都知道它唯一的主人,那就是我!
我已经足够好!所以我才会更好!
每个人都值得做自己领地的主人!我记得马哥离开核心团队的时候,我特别难过,总在想,肯定是我做得不够好,如果我能做得更好一些,他就不会离开了。七个月,我跨主题修习倾听、共情、划界限,在不同主题的沙龙里共计做了二十一次分享,只要想起这件事我就开始梳理自己。一开始,我以为这件事一定有礼物给彼此,我试图邀请马哥一起回看整个历程,后来我发现,我根本不能替他决定这件事对他的意义,我只能坚信这件事一定有礼物给我。虽然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只要拍响了,就一定与我这个巴掌有关。
我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内在空间,在界限内不停地折腾我自己。惊诧地看到了我过往一生中很多重复的模式来源于生命之初的偶然发生。比如:“二次确认”模式。
我一个月的时候被送到二姑家,等到一岁被接回父母身边时,就养成了一个毛病,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摸着一个人的脸才睡。那个时候我爸妈,我的三位姐姐,都被我这样折腾过,他们总得有个人陪我躺下,让我的小手在脸上抓着摸着,还不能躲开,他们只要一动我就会醒。等我长到两岁,这个毛病才逐渐没有了。为什么呢?当我共情那个时候的自己时,才恍然明白,我是害怕再被送走。感恩爸妈和三位姐姐对我的百般呵护和接纳,两岁后我终于重新对原生家庭建立了安全感。
这个偶然的发生造就了我后来“二次确认”的模式,我有几个一生的挚友,都是在关系很好的时候,莫名其妙地互相疏离,然后再在一起便成为经过考验的一生挚友,不用再设防,说什么信什么,交流简单直接,友情深厚绵长。
一个人在生命早期所获得的认知常常会成为今后生活的模板。解读过去的自己,能够清晰看到那个模板,这时候才可能更新模板。我在后来修习“立规则”的时候,实现了对自己人生模板的更新迭代。而在“划界限”的修习中,我获得的是对自己所属领地的主权!这是至关重要的。
我这么执拗地想在界限中务必折腾清楚自己,来源于我心中更大的愿景:让更多的孩子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让更多的家庭成为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归宿。
让自己认同一个更大的愿景绝对是爱自己的表现,这就好像找到一个大于一己之力数倍的拉动力,同样的修习时间内,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