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息”是一种表达方式,不伤害别人又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现状、想法、感受、需要。相对应“我信息”的是“你信息”。“你信息”顾名思义,是以你开关的,通常用于对别人给予忠告、评判、指责、要求。“你信息”通常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我信息”相比较来说,是一种脆弱的表达。
在育儿当中,常用“我信息”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发孩子自觉的合作。常用“你信息”则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引发孩子消极抵抗、做事被动。
对一个很疲劳、不想和五岁的孩子一起玩的妈妈,“我信息”是这样沟通的:“我累了。”而“你信息”是这样沟通的:“你真烦人。”
“我信息”传达的是妈妈当时的感受,指向妈妈;“你信息”是以孩子为指向的,无法传递妈妈的感受。第一个信息容易被孩子解读成关于父母的事实陈述。第二个信息容易被孩子解读成对自己的评价。
以下是孩子对妈妈的语言的解读:
妈妈疲劳→对孩子说“我累了”→孩子觉得“妈妈累了”
妈妈疲劳→对孩子说“你真烦人”→孩子觉得“我很坏”
同一件事情,父母用“你信息”表达和用“我信息”表达会引发孩子完全不同的应对。
丽妈和九岁的女儿丽丽之间最大的矛盾来源于练琴。
丽妈总是指责女儿:“你怎么总是这样?”“你看看你……”“你就不能……”
女儿被丽妈逼近着练琴,开始厌恶钢琴、厌恶妈妈。母女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丽妈决定从用“我信息”来表达开始,着手改善母女关系。
当一个人从惯性的方式改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方式时,是很难的。刚开始,丽妈不知道如何用“我信息”来表达,好几次她还没想好怎么表达,情境的发展就过了最佳发言机会了。而令丽妈惊奇的是,当她因不会而选择不说时,变化就已经开始了。
丽丽家的规定是7点开始练琴。
有一天,都7点多了,女儿还没开始练琴,她主动找到丽妈说:“妈妈,你是不是一直忍着?我觉得你不一样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一直躲着你,是害怕你看见我就叫我去练琴。”
丽妈不知道该怎样接话,索性啥也没说。女儿接着说:“我告诉你这个秘密,是因为我相信你不会想办法来对付我!其实我不是不想练琴,就像寒假放假回老家,半个月后我都手痒痒,我只是想停几天。”
丽妈伸手抱了抱女儿,说:“我能理解,每天都这样练琴,你很累,很烦。”
丽丽趴在妈妈的肩膀上,待了一分钟,然后便轻飘飘地回去练琴。练完琴,她主动向妈妈保证说,自己在考级前会对自己。丽妈心里特别激动。
接下来,丽妈开始能慢慢地说一点“我信息”了。
当丽妈想提醒女儿练琴时,她会说:“我看到已经7点了,你还没开始练琴。”
当丽妈有情绪时,她会告诉女儿说:“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丽妈和女儿确认过,这样的说话有没有让她感受到指责,女儿说没有,觉得妈妈是在说自己的事。
丽妈看到的是,女儿越来越自觉、主动。
有一次,丽妈出差回来,特别疲惫。
女儿给丽妈搬了躺椅,端来瓜子和水,然后去换演奏服。她说:“妈妈,你躺着听我的演奏吧。我希望你看着我,不看手机。喜欢时,可以闭上眼睛。”
女儿撒娇地在丽妈身上噌噌,去弹琴了。丽妈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关心女儿做得好不好的细节,而是享受当下。看着女儿弹琴时投入的神情,丽妈眼眶湿润了,她终于能“看见”女儿了,她看到女儿的努力、看到了女儿对妈妈的爱。这种“看见”的感觉真好,那么的亲密、那么的贴心。
用“我信息”和孩子沟通时,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任:孩子会考虑父母的需求,并有能力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当下的情况。“我信息”通常会赢得孩子的合作,还有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别指望孩子能直接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情会令你烦恼,我们需要坦白而直率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是愿意体谅父母需求的。
五岁的小衡放春假,衡妈在家办公同时看护着他。
只要衡妈拿起手机用微信语音和同事说话,小衡就开始在旁边说话。衡妈只下停下来,听儿子把话说完。
等儿子说完话,衡妈又开始对着手机说话时,儿子又开始说话,而且声音很大。
这样反复了三次之后,衡妈气得狠狠地把手机扔到床上。
小衡看到衡妈扔了手机,被吓得愣住了。
衡妈平静了一下,对儿子说:“小衡,我现在有工作上的事情要处理,要通过语音和我的同事沟通。可是,你在旁边一说话,我就不能集中精神和他们说话了。”
稍稍停顿了一下,衡妈接着说:“因为在我心里,你很重要!你说的话我都很愿意去听。这样下去,我的工作就没法进行了。我特别生气,都想打你屁股,可我又舍不得,所以,我只能把手机扔了。”
小衡听到妈妈说他很重要的时候,表情放松了下来。听妈妈说完,他完全了妈妈所处的情境。后来衡妈再工作时,他就安静地待在一边,没再来打扰妈妈。
通常,“我信息”的表达有三个要素:事实、感觉、影响。我们以上面的例子解析一下:
事实——妈妈工作时孩子在旁边说话。
感受——妈妈很生气。
影响——妈妈不能集中精神工作。
例子中完整地表达了孩子不可被接受的行为、自己对这个行为的感受、这个行为对自己的具体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位妈妈掌握了“我信息”的精髓所在——脆弱的表达。“因为在我心里,你很重要!”这句话是极具人性化的互动,能从根本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不仅对孩子,对爱人、对家人和朋友都有同样的意义!
有的妈妈因为育儿开始育已,懂得越多,越看不惯其他家人的育儿方式。这时便如同一叶障目,看不到其他家人的存在了。
天爸来参加沙龙,有种使命感,在众多妈妈面前,他的发言代表着广大的男士们。他的侃侃而谈总是能够让所有妈妈们换个方位,看到老公们的视角,以下是天爸多次发言的精选。
天爸谈到,在家和孩子玩的时候,只要天妈也在,他总能感受到天妈那双育儿专家犀利的眼、那双灵敏的耳,在监督着他,看他带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天爸问在场所有的妈妈们:“换成是你,你能说你心里不抵触吗?你还能全身心按自己的方式投入陪伴孩子吗?事实上,她不在的时候,我和孩子共处的方式和时光,极其欢乐与美好!”
天爸还提到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事情,天妈执意要为孩子选择一个教育理念很先进的幼儿园。天爸激烈反对,他心想,幼儿园不就是孩子玩的地方吗,在小区里离家近的地方一个就好了,至于费那么大的劲跑那么远去上吗?凭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难道人家上家门口幼儿园的孩子不是爹娘养的?今后长大了,大家还不是同样在一个社会里混?两人僵持许久,最终天妈胜出,因为她承诺负责孩子接着及所有相关事宜。
后来,天爸确实看到了孩子上这所幼儿园后的各种欣喜和成长。但回想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激烈反对,天爸觉得他不是反对幼儿园本身,更不是反对那些育儿观念,一点都不是!他反对的只是天妈完全漠视他的想法,漠视他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漠视他对孩子的爱!
天爸真诚地说,实际上天妈这样说就完全足够:“老公,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就一定对,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也很忐忑。我知道你一样关心孩子,你有你的观点。你看,我是这么想的……”好了!这一定是一次完美的沟通!
天爸需要的就是天妈看到自己作为父母的存在!需要天妈放下身段,承认自己内心也有忐忑。天爸说:“这样的言语一出,对面紧绷、强硬的丈夫,即刻软化。”
“我也很忐忑。”“我知道你一样关心孩子。”这就是在用“我信息”进行脆弱的表达,承认自己的软弱,承认对方的价值。
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因为先有夫妻,才有孩子,夫妻关系是孩子生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关系好,亲子关系才会真的好。而脆弱的表达,能够真正营造出一个亲密、和谐的夫妻关系。
衡妈以前向老公示好,比如在老公出差的时候通电话,她会说:“我想你了。”衡爸会不耐烦地打断道:“过两天就回去了。”以前衡妈会觉得自己的情感被堵塞在那里,不被理解,放下电话便会自怨自艾。
现在可不同了。衡妈说:“我想你了。”衡爸不耐烦地说:“别哼哼唧唧的了!”衡妈会说:“我都五天没见着你了,我心里就是很想你,想在电话里和你哼哼唧唧一下。你只需要说你听到了,我就觉得满足了。”
衡爸貌似无奈地在电话那端说:“好吧,我听到了。”
这个“我信息”表达得更完整。事实、感受、影响,中间又加了一个请求。
事实——五天没见。
感受——想你。
请求——你说听到。
影响——我就满足了。
这种脆弱的请求具有穿透力,即使对方看起来面不改色、波澜不惊,但心底里必定暖意流溢,爱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