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之声第633期《不做披着成人外衣的孩子》

丽虹之声第633期《不做披着成人外衣的孩子》

2017-09-13    12'05''

主播: 幸福传递者-唐丽虹

376 6

介绍: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都享受过母亲、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每个人都被无条件接纳过,否则我们不会来到世上存活下来。 怀抱着巴掌大的婴儿,父母就如造物主一样伟大。婴幼儿时期,父母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物化的存在,即像房屋、床铺一样,是孩子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母亲是喂养者,父亲则是权威人物,父母给孩子提供食物、照顾、刺激,还有约束。年幼的孩子没有能力体会到父母也是人,父母也有自己的欲望和恐惧。同时,也许是惯性使然,不管孩子多大了,很多时候父母依然扮演着喂养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完全习惯了自己的物化角色。 天天奶奶爱唠叨,天爸不胜其烦。每次通电话,天天奶奶都能从饮食、卫生、作息、安全等各个方面讲起,一讲就是几十分钟。 天爸的处理方式就是将手机打开免提放在一旁,一边干着手里的事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应和着。有时候实在是听烦了,天爸也会嚷嚷:“这些话您都说过多少次了,不用再说了,我都知道……” 天天奶奶则会说:“我知道你没在听,我想着和你多说几次,你怎么着都会记下一些,等我死了,你好自己照顾自己……” 唉! 天爸终于下定决心,想突破这种沟通模式。他专门回了趟老家。一见面,天天奶奶还是重复那几套话,牢记着“倾听是忍住不说”,天爸努力维持了耐心的倾听。 天天奶奶觉察到了这次的不同,她没有受到任何打扰,把所有车轱辘话都说完了,她感受到了儿子的倾听。停顿了一下,她长长地舒了口气说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自责中。当年呀,我不知道已经怀上了你,结果生病时些对胎儿不太好的药。后来你的身子骨一直比较弱,所以呀,我这颗心一直在你身上,总怕我哪天走了,你不知道照顾自己。” 年逾四十的天爸情不自禁地拥抱了自己的妈妈,用手抚去了妈妈脸上的泪珠。 这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物化的关系,阻挡父母看见孩子这个真正的人的存在,就像天天的奶奶看不见天爸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世界观,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同样,这物化的关系也阻挡孩子把父母当“人”看待,天爸一直抗拒母亲的唠叨,抗拒母亲还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天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母亲内心有这么深的恐惧和自责。 我们育儿时,可以通过倾听、共情协助孩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划界限、立规则约束我们不要把养育关系无限制地物化下去;同时,我们可以用我信息的表达协助孩子看到爸妈都是真实的“人”。这是爱向下的传递。 但我们依然必须面对与父母的和解,向上接通爱的管道。否则,我们不过是披着成人外及的小孩,依然在精神上仰仗着父母的喂养和权威。 仙儿三十六岁了,她的女儿已经六岁了。可是仙儿的某个部分却一直停留在三岁半的时候。 仙儿三岁半的时候,妈妈说要带她去奶奶家,她欢欢喜喜跟着去了。刚一进门,奶奶就对她说:“站着别动,先脱衣服洗澡洗头再进屋。”她当时就愣了。还没缓过神来,妈妈却笑着和她说再见,当妈妈的笑脸在门缝里慢慢消失的时候,仙儿才反应过来,她被单独留在了奶奶家。 她开始大哭。奶奶烦了,伸手把她推进了卫生间里,关上门说:“你哭够了再出来!”仙儿在里面哭啊哭啊,想把自己哭死算了。后来哭了很久也没人理,仙儿饿了,便自己打开门出来了。出来的那个仙儿,从此便知道了需要讨奶奶的欢心。同时,那个真实的仙儿,就永远留在了卫生间里。 仙儿心里对妈妈充满了怨恨。 孩子对父母的报复就是让自己过得不幸福,在婚姻、健康、工作等方面让自己糟糕,让父母难受。仙都都做到了,发胖、离婚、没有稳定工作。但是仙儿有强烈的愿望要让女儿幸福。有一天,她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如果处理不好和父母的关系,那么所有的关系都会处理不好。她的心一下子掉到了谷底,原来报复妈妈没有办法拯救自己,也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女儿幸福。平心而论,仙儿的妈妈对仙儿挺好的,在仙儿的生活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第一个伸手救助仙儿的都是她的妈妈。可是,仙儿就像很多孩子一样,在逐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常常只计较父母亲对自己百分之一的那个不好,看不到他们已经“够好”。 别看只是百分之一,这个坎相当不容易迈过,当一个人有能力把父母当“人”看的时候,才算真正长大成人了。我在浩途有特别深的感受。一旦一个会员在浩途感受到被接纳,或多或少会将对父母尤其是对完美父母的期待投射到核心成员身上,我这个创始人更是被投射的靶心。当任何一位会员蜕变成人时,我立刻能感受到,因为他看我足够好了。 这个过程特别不容易。如果你想逃避,大自然会比你有耐心,你所有不愿意疗愈的,都会传给你的孩子,如果你不愿意孩子受你同样的苦,最好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 阿美生孩子,爸好来帮忙。从坐月子开始,阿美的妈妈就不断地抱怨和指责:“这孩子怎么那么爱哭?你爸太不爱干净了,说了还不听!你老公怎么回事,有没有一点责任感,管不管娃?” 阿美刚生完孩子,睡眠严重不足,带娃手足无措完全没经验,已经够崩溃了,每天还要听妈妈各种指责。 孩子长到三岁,阿美脑海里浮现得最多的场景就是妈妈对她女儿无尽的指责: “太爱哭了,真烦!” “牙齿还不长,是不是有问题?” “人家孩子都在走路,你非要我牵!” “你能不能大方点,学着招呼人啊!” “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你真是吝啬得很!” 说这些时,阿美的妈妈表情厌恶,语气烦躁。阿美听到后非常不舒服,名种情绪升起,有担忧、生气、无奈…… 妈妈指责女儿的场景总是把阿美拉回到自己小时候,仿佛面对妈妈的指责和不满的不是女儿,而是她自己。 修习倾听之后,阿美开始试着倾听自己在这种场景下的情绪。 她上幼儿园时的一件事情突然从脑海里跳出来。 一个周末,阿美的妈妈带她去街上溜达。阿美好高兴,一边走一边用手指转着门钥匙玩,回家开门时才发现钥匙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转没了。 阿美的妈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她表情恐怖,顺手拿起正在织毛衣的毛衣针就戳阿美,然后不断推阿美:“快,快沿路回去找。”一路上,阿美非常害怕,觉得自己犯大事了。妈妈一路上都没有停止呵斥、指责。 一想到那个场景,阿美就忍不住想哭。当时,她才幼儿园大班,丢了钥匙是犯了多大的罪呢,需要不断享受指责和推搡?她还记得满街街坊邻居异样的目光。 阿美觉察到,每一次妈妈对她女儿的指责,都让她想到小时候那个无助、害怕的自己,那个觉得做错了事天就塌下来的自己。 她不想再让女儿经历自己儿时的难受,不想再让女儿成为现在这样胆小、怕事、没有自信的自己。 我们自己没长好,但是我们期待养一个好孩子。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成长环境,所以成为父母,激发了我们疗愈自己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