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父母最终不能原谅的,是你后来过得并不幸福·初小轨

【读书】父母最终不能原谅的,是你后来过得并不幸福·初小轨

2017-01-29    16'13''

主播: NJ静凝

853 18

介绍:
父母最终不能原谅的,是你后来过得并不幸福 作者:初小轨 昨天去滨州医学院做分享会,开始前的十分钟,一个学妹小小心翼翼找到了我。 她说,她这趟是替他男朋友来的,男朋友非常喜欢我,是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子,靠着读屏功能看完了我的小说《折腾到死》。 听到“双目失明”,我马上抬头看了一下眼前这个姑娘,有小虎牙,眼睛明亮,很漂亮。 她说,男朋友目前在宁波实习,先前不知道我来学校了,不然一定会赶回来,因为时间来不及,所以只能全程录下来。 听得我鼻头一酸,不知道该说什么,就一直说谢谢。 但是姑娘要完签名还是不走,依然定定地站在我身边。 “怎么了?”我问。 “其实,我还有问题想问轨姐,因为他眼睛看不见,所以我爸妈一直反对我跟他在一起,我该怎么办呢?”她支支吾吾,媚眼含羞。 还未来得及回答,主持人就喊我上台去了。 但那个问题,一直压在我胸口。 父母不看好的爱情,该如何继续? 父母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比我们多。 他们会从现实的各个角度去为儿女着想,而唯独不能代替你准确拿捏的,就是你们之间的感情。 讲一个身边的故事。 女主韩姑娘在大学期间谈了一个男朋友,感情非常好,家里条件都不算好,双方父母还算基本满意。 但毕业的时候,姑娘选择考公务员,男的选择考研。 结果出来后,姑娘考进环保局,男的考研失败、工作失利。 本来说好一毕业就结婚的两个人,却遭遇到了女方家长的态度大反转,原因也说得很明白,女儿人生出现了第一个转折,不应该毁在一个待业青年手中。 男的一遍遍上门求机会,最后得到的条件是,必须要在上海买一套房子,哪怕付个首付也行,只要这条满足,就答应他俩结婚,但是在这期间,谁也不准干涉彼此的情感生活。 男的目光灼灼地望向韩姑娘,韩姑娘低下头,并不说话。 男的酩酊大醉出门去 ,在雨夜一边哭一边笑,之后就去了沙特打工,没人知道他在那边做什么,只知道他赚得钱比国内多。 异国期间,他听说女方谈了几个男朋友,相了几次亲,都不是很满意,他不敢给韩姑娘打电话,只是夜夜望着落寞的月亮,一寸相思一寸灰。 3年后,如愿大婚。大喜的日子,俩人在婚礼上抱头痛哭。 很多朋友都感动得当场飙泪,童话般的爱情,百历艰辛,大家都认为自此结发为夫妻,终于恩爱两不疑。 但也却觉得凄凉。 一个,因为一套房子的硬性标准在孤零零地玩命;一个,因为身边车水马龙、换来换去却最终没找到对的人所以选择凑合了他。 一年后,他们悄然离婚,很多人唏嘘,更多人感慨。 不少读者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不被看好,要不要听父母的? 我总说,房子车子以后都会有的,但可遇不可求的爱情,放下了,就凉了。 这个世界上,一辈子也没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大有人在。 还有好多人,在遇到真爱之前已经凑合结了婚。 更有一些人,将婚姻大事草率地输给了当初的“条件好”。 听过很多因为彩礼谈崩的故事,见过很多有家不想回的成功人士。 很多过来人会告诉你,“贫贱夫妻百事哀”,找个条件好的没差。 父母也会从担心你婚后受苦的角度希望你选择一个高起点。 然而,很多人却把条件优秀等同了价值优秀。 只要勤恳精进,日子必然越过越好。 随着生活层次的提高,你会越来越明白价值优秀的重要。 那些条件上看上去跟你门当户对,那些外人眼中认为的天造地设,都不是决定你婚姻幸福的核心要素。 婚后的一点点小事,都会成为触发你婚姻危机的导火索。 而这些危机背后的决定因素,往往在于被理解、被关爱、被认可的价值认同的缺失。 而不是当初你认为高于一切的那些所谓的条件,比如房子,比如车子。 有人会问,那有很多因为当初一意孤行没听父母的,后来后悔的男男女女,该怎么解? 我想说的是,经济首先独立,人格才会独立。 那些越是把父母意见当成择偶首要条件的人,往往对父母的依赖就越重。 对父母而言,他们对你付出越多,理论上来说就会索取更多,他们的索取往往会表现为话语权、安全感。 《绝望主妇》中Gaby结婚的时候,要买一条8000块的婚纱,婆婆不让,结果Calos直接说,我尊重你,但是如果你再对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你就别来我的婚礼了。 尊重往往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亲密,也只有建议权,没有越界权。 姑娘婚前提条件,多数不是瞎作,主要是因为你眼前可能过得并不光鲜,所以她想提前寻找保障与信心。 而往往,有条件满足的,条件就不是条件。 没条件满足的,条件就会上升到情感质疑与价值观不同。 你们笃定爱情,并有能力一起把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父母当初所有的不理解,都会变成理解。 你要知道,父母最终不能原谅的,不是你当初的选择,而是你后来过得并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