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活的一生,是最美的人生一纪念赫本

为爱而活的一生,是最美的人生一纪念赫本

2016-04-04    17'37''

主播: 黛容为您朗读

161 3

介绍:
为爱而活的一生,是最美的人生——纪念赫本 原创 2016-04-04 天下女人 天下女人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母亲的一生很成功,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正确而高尚的。她先选择了她的事业,然后选择了她的家庭。当我们长大后,她又选择了世界上那些不幸的孩子。她选择了回报。有一种情感伴随了她一生,也影响了她一生,那就是忧伤。                                ——肖恩·赫本·费雷 1993 年 1 月 20 日,天堂又多了一位美丽又善良的天使,我们的世界失去了一个赫本。 那一天,奥黛丽·赫本在瑞士的托洛谢纳病逝,享年 64 岁。 女人的美丽不在与她的穿着,她的身材,或者她的发型。 人们说,她的美是上帝的杰作,数百上千年也出不了一个。 然而,她却不喜欢自己的脸颊太方,也不喜欢自己的鼻子太尖锐,略抬头时显得鼻孔好大,所以她常常稍微低头来拍照。她的脑门上方的头发非常薄,所以总是需要在发型设计上特别加厚处理。她甚至经常跟朋友哭诉:为什么我的胸部平坦?为什么我要长一对大脚丫和小耳朵? 即便是这样,又有哪位女演员获得公众的挚爱比奥黛丽·赫本还多? 《罗马假日》中的公主,娇弱得令人心疼却又倔强得纯真可爱。《蒂凡尼早餐》中的小黑裙霍莉,迷人可爱又敏感脆弱。她的影视作品让多少人每当提及“高贵”,“美丽”,“优雅”这些词语时脑海里浮现出唯一能够与这些词匹配的面庞仅有她。 每当提起奥黛丽·赫本这个名字,人们常常词穷到只能用“美”这个词来形容。 但她却不知我们仅能表达出的这个“美”字,不仅仅是因为她那可爱的容颜,还包括她对“爱”,对“善”的笃信。 一个女人的美丽,随着岁月而增长。 1954年9月24日,细雨霏霏,奥黛丽·赫本与梅尔·费勒在瑞士伯根施托克的一所小教堂举行婚礼。 当时赫本21岁,费勒已是35岁的中年男子。费勒具有中年男子特有的成熟魅力令赫本十分着迷,费勒的艺术才能也让赫本倾倒。 五六十年代赫本事业一番风顺,大多数影片都获得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而与赫本的如日中天相反,费勒的事业一直不温不火,在二流作品中勉力挣扎,仅有的优秀作品也多是与赫本的合作。 日益沉闷的费勒开始出轨,赫本夫妇的婚姻出现裂痕。时光流逝,事业上的巨大落差逐渐侵蚀了爱情基石。为拯救婚姻,在拍完《盲女惊魂记》并凭此片获得第五次奥斯卡影后提名之后,赫本宣布息影,表示将把精力用于家庭。但赫本的努力被证明是徒劳。 1967年9月1日,赫本和费勒宣布离婚,十三年的婚姻画上沉重的句号。赫本备受打击,身心俱疲。身高1米70的赫本体重掉到仅有42公斤。 离婚后,赫本剪去蓄留多年的一头秀发,痛苦挥别过去,挣扎走向新生活。极度失望与备受打击的赫本竟做出了一个极为狂热的举动:第二次结婚。然而这期间仅仅只隔了6周。 赫本吸取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教训,对纷至沓来的片约视而不见,安心相夫教子。她说:“我终于得到幸福了。我不再拍电影了,今后我要专心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但赫本很快痛苦发现,第二任丈夫对婚姻远不如自己忠诚。面对丈夫不绝于耳的风流韵事,赫本选择了隐忍,并将所有感情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并试图用宽容收回丈夫的心。然而在婚姻走到第十个年头时,第二任丈夫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忍耐总有限度,赫本对婚姻彻底死心,于1981年黯然结束第二次婚姻。经历了两次失败婚姻的赫本将心房紧闭,再不轻易开启。 然而命运为这个拼命爱的女子仁慈地安排了最后慰藉。 1980年,在好友家中,赫本结识了罗伯特·沃特斯,被赫本称为“灵魂伴侣”的男子。在之后的岁月里,赫本和沃特斯真正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两段超过十年的感情都只留下了黯然的结局。在这两段感情里,赫本曾努力的放下一切去爱,去追求自己始终坚信的那份爱情,然而坚持的挽回却始终无法得到对方的回应。 然而正是这样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赫本最终等到了那个相濡以沫的王子。 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你会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自己自己,另一只手用来帮助别人。 赫本年轻时在荧幕上留下了太过难忘与永恒的容颜,以至于我们都忘了她也会变老。 在赫本的晚年,她和罗伯特一起牵手走遍非洲的每一个角落,去帮助贫困的儿童。 虽然没有了年轻的容颜,但是在非洲为受难儿童而奔走的赫本,即使老了也如此优雅。 一个人总是要死的,但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第三世界那些被战争、干旱和饥饿困扰的儿童。   奥黛丽·赫本晚年受邀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时举办音乐会等募捐活动、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并不顾战乱和传染病的危险,看望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为第三世界的妇女与儿童争取权益。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 甚至在1992年底,奥黛丽·赫本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在当地展开考察并实行救援。其实当时她已经患上癌症,非常的瘦,仍半蹲在地上,喂孩子们吃饭。回到美国之后,她觉得疼痛难忍,检查后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腹部,她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冷静地说:“哦,倒霉。”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呼吁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她祈祷,希望她能奇迹康复,祷告传遍了世界各地。 不幸的是,同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还是在瑞士洛桑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一代巨星从此陨落。对于奥黛丽·赫本的离开,好莱坞明星伊丽莎白·泰勒动情地说:“天使回天国去了。” 没有人因为奥黛丽·赫本的离开而忘记她曾经的付出。 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以表彰其为联合国所作的贡献。 赫本的故事让多少人想起了水木年华的那句歌词:“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岁月无情地将这位天使带离人间,所有的人都不愿承受这残酷的变迁,谁不愿天使永远陪在我们身边? “善 ”是时光也无法摧毁的美。 感念天使,曾降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