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石窝,我永久的思念】文:曾本林

【打石窝,我永久的思念】文:曾本林

2018-05-25    11'28''

主播: 栀子夜读

620 1

介绍:
打石窝,我永久的思念 (曾本林) 打石窝,座落在蟠龙镇杨边村,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山村,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二百。可是,就这么个小山村,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 1979年3月28日,我第一次走进打石窝。 那天,我陪同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484团的两位首长和一些本地政府的领导干部去打石窝慰问一位63岁的老人——曹宗伏烈士的母亲。 曹宗伏,和我同一天参军入伍,乘坐同一列军车到了同一个军营。在那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训练了六年。我们同在一个练兵场上摸爬滚打,同在一面党旗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dang。我们是老乡、是兄弟、是同志、是同甘共苦的战友! 1976年,我退伍回到了蟠龙,曹宗伏没有回来。他留在了部队,他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英勇牺牲在战场上。他被安葬在广西的龙州烈士陵园。龙州烈士陵园的4区13排6号,成了曹宗伏永远安息的地方! 曹宗伏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文字:“曹宗伏烈士,江西省赣州市蟠龙镇杨边村人,1970年1月入伍,中gong党员,53469部队7连司务长,1979年2月26日牺牲,终年27岁,荣立二等功。” 曹宗伏走了。 他走得很匆忙,来不及跟亲朋好友打个招呼。 他走得很果敢,坚定地走完了自己选择的路! 他走得很壮烈,践行了他“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誓言! 他走得很坦荡,彰显了一个革命军人无私无畏的爱国情怀! 那天,我们一行十多人来到打石窝曹宗伏的家中,见到了他已经守寡四年多的老母亲。 这是一位显得很消瘦,背有点驼的老母亲。她听了我们的来意后,立即背过身去,面对门框,双肩明显地在抖动。许久,她缓缓转过身来,用衣袖擦了擦眼睛,扫视了一下我们,没有说话。她的下唇紧紧顶住上唇,没牙的嘴里仿佛在咀嚼着什么难以下咽的食物。 老母亲不说话。我知道,她是不想张口,怕会哭出声来。 大家都不说话。我明白,大家不敢张口,怕会哭出声来。 其实,这时在场的人们,谁不想放声大哭一场! 结果,还是老母亲先说话:“大家坐吧,随便坐。” 这是坚强的老母亲。她不需要安慰,她能挺住! 这是伟大的老母亲。她对儿子的牺牲无怨无悔,胸怀是何等的宽广! 当部队首长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她说:“如果部队不嫌弃的话,就把他弟弟带去当兵。” 这话,老母亲说得很平静、很干脆、很坚定! 老母亲没哭,但在场的其他人再也抑制不住,无不失声痛哭! 这哭,是一种赞颂! 这哭,是一种疼爱! 这哭,是一种景仰! 曹宗伏的弟弟叫曹宗传,出生于1958年。他听了老母亲的话后,毫不犹豫地说:“听妈妈的话,走哥哥的路。我去当兵,保家卫国。” 不久,曹宗传穿上军装,去到曹宗伏生前所在的连队,成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一干就是13年。 这打石窝之行,让我刻骨铭心! 这样的母子爱,这样的兄弟情,展示得何等的崇高,何等的纯洁,何等的充分! 打石窝,你是我永久的思念! 这里有我为国捐躯的战友,有我前仆后继的兄弟,有我顶天立地的老母亲! 打石窝,你是我永久的思念! 我在你这里触摸到了一种本质的东西,一种基因。这是一种和党旗国旗军旗融为一体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战无不胜的红色基因! 配乐:《Hymn to hope》secret garden;《假如爱有天意》卡洛儿;《爱的礼赞》Classical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