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板胡/杨波海

父亲的板胡/杨波海

2020-05-24    17'57''

主播: 💘莫非

252 1

介绍:
父亲的板胡 杨波海    父亲有一把板胡,陪他近五十年了。那板胡很普通,做工并不精致,但经父亲几十年的摩挲,通体黑红透亮,显得古色古香,朴实庄重。    这把板胡是父亲的影子。    板胡的声音是高亢的。    我在襁褓中,就浸润在父亲板胡的弦乐之中。父亲用板胡拉出的是秦腔曲牌,是祖祖辈辈耳熟能详的声音,粗犷、豪放、嘹亮,像广袤无垠的黄土地,像黄土高原起伏连绵的沟坎峁岭,像风、像雨,像万里晴空,像倾洒温暖的阳光。这乐声是我心灵的胎衣,呵护我,滋养我。    那时候父亲还年轻,每日早出晚归,在泔河沟修筑水坝。父亲体格魁梧,早晨,当我爬在热被窝中,目送父亲高大的身影走出窑门的时候,就开始急切盼望父亲傍晚回家,仿佛听见他那洪亮的声音唤着我的小名,他那朗朗的笑声,他那边走边唱的秦腔乱弹。    其实,我最盼望的是晚饭后听父亲拉板胡。    父亲将挂在墙上的板胡取下来,坐在炕头的木凳上,左腿往右腿上一跷,竖起板胡,先调试几声胡弦,再左手抚弦、右手持弓,那高亢的乐声便奔泻而出,乐声溢满了窑洞,传向乡村寂静的夜空。我则坐在炕上的被窝里,双手托腮,听得如醉如迷。煤油灯仿佛也激动了,一闪一闪的,如我眨动的眼睛。母亲洗涮完毕,坐近油灯,在父亲的乐声中做针钱活。父亲此时就显得特别兴奋,往往开始边拉边唱,但不唱戏文,*************************************************************************************************************************************************************************************************************************************************************始不久,作为小小的大队干部的父亲也难逃厄运,被“造反派”作为“保皇派”的代表揪斗批判、戴“高帽子”,大队部院墙上贴满了对父亲的大字报,父亲的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虽然后来因父亲出身贫农,根正苗红,而被重新“结合”进大队班子,但父亲从此却变得落寞寡言,似乎少了那种英武豪气。我已经开始上学,两个弟弟和小妹也相继出生,我们家成了连年的短款户和缺粮户。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父亲抬不起头,父亲再也无心去拉板胡。自此以后多年,我就很少听到那粗犷高亢的板胡乐声,那爽朗乐观的笑声,那粗声大气的咣咣乱弹。父亲那把心爱的板胡,年复一年地悬挂于窑壁上,如父亲般沉默无声,形影相吊。    不过也有例外。    父亲看似沉默,但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激情,他勤劳朴实、正直强悍的品质,注定他不甘沉默、不甘平庸、不甘贫穷。七十年代初,父亲随县社干部参观了一次大寨,回来时带了大寨大队种的玉米棒,每个有一尺来长。父亲举着玉米棒子向社员介绍大寨经验,畅谈感想,喜形于色。他毅然辞去了大队主任的职务,回村上当了生产队长,秋后冬闲时节,他组织队上的青壮男劳到数百里外的南山深处割茅竹,啃干馍,喝生水,风餐露宿,挣辛苦钱。秋风凉,寒气重,劳累过度,父亲落下凤湿病,双腿静脉曲张,血管暴突。村上有几个木工,父亲就动员组织他们办起了木器厂,并由父亲兼厂长,他跑咸阳、进西安,联系业务,木器厂当年为好几家企业订做办公桌椅、床板、门窗等。一批木器加工好了,厂里就派车队来拉,有时一次就来五六辆,浩浩荡荡,场面壮观,为我们那偏远的小村增色不少。每当这一天,全村人都兴奋不已,到处是欢声笑语。父亲则奔前跑后,招待客人,指挥装车,成了最忙的人。他也一改平日的矜持严肃,脸上洋溢着喜悦,声音也显得更豁亮有力。就这样,父亲带领全队社员艰苦创业,我们村在全公社最先通了电,家家安上了电灯,随后,又办起了油房。    通电的那天,全村比过年都热闹。临时盘的大灶,杀猪宰羊,集体会餐。大场边搭了戏台,大队文宣队*****************************************************************************************************************************************************************************************************************************************************************************************************************************************************************************************************************************************************************************************************************************************************************************放。    这时,父亲已满五十岁了,尽管他把大半辈子交给了集体,使集体积累增加不少,但我们家至此还很穷,遇到灾年,连基本温饱还难以解决。土地分到户后,父亲才有了机会把全身心放在自家日子上。随着岁数渐增,父亲的风湿关节炎病愈来愈重,干一天活后,有时坐下半晌起不来。母亲身体瘦弱,常年多病,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们兄妹四人都在上学,父亲憋足了劲,独立支撑,春去秋来,一年四季在承包地里躬耕劳作,可以想见他的艰辛。每日劳作之后,父亲往往已是疲惫不堪,虽然他心劲十足,但已是力不从心,每天晚上,他都早早歇息,因为第二天还要起早。他似乎已无力去拉那心爱的板胡。但不管怎么样,经过父母的辛劳,日子还是一天比一天好,我考学进城有了工作,两个弟弟相继成家另过,小妹出嫁,父亲的负担渐轻,近年来家乡栽种果树,父亲也栽了两亩,每至金秋,硕果累累。父亲虽年届花甲,但身体却一天天地好起来,依然在果园劳作。每次回家,我总会听到父亲朗朗的笑语,我劝父亲闲下来拉拉板胡,散散心,父亲却总说年纪大了,手指不灵便了,一拉就走调。父亲现在住的瓦房,进出方便,吃的好,穿的好,心情也好,但他却不愿再拉板胡了,我很遗憾,又百思不解,或许,多年来未动板胡的父亲真的拉不出完整的曲子了,而他又不愿有一丝一缕的走调和缺憾吧。    父亲一生只拉秦腔曲牌,那是属于父亲的乐声。那把通体黑红透亮、古色古香的板胡现在还挂在父亲新居的墙上。听二弟说,父亲还经常取下来细细地擦拭、久久地端详,它的声腔里、胡弦上注满了父亲一生的声音,依然粗犷、高亢、嘹亮。这声音,时刻拨动着我的心弦……(写于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