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三洲四码头的陶瓷文化元素

景德镇三洲四码头的陶瓷文化元素

2020-08-09    15'27''

主播: 如是读书📖

269 2

介绍:
景德镇三洲四码头中的陶瓷文化元素 作者:杨 博   景德镇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瓷都,就是因她从陶到瓷,集天下制瓷工艺之大成,精益求精,历千年而不坠的地位所决定的。当时由于有一条昌江,为景德镇瓷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昌江水系 大小河网交错,为自古以来景德镇的“水土宜陶”创造了条件。昌江河,也叫昌江,由北向南贯穿景德镇的全境,是流经安徽、江西两省的一条河流。 昌江发源于安徽祁门县大洪岭深处,向南流经景德镇,经鲇鱼山至鄱阳县注入鄱阳湖,全长二百五十三公里。因昌江从阊门流出,汇入鄱江,故名昌江。昌江长年可通木筏、木船,为景德镇陶瓷产品的内运外销,陶瓷原材料、燃料(松、槎柴)的供应,商贾的往来,以及景德镇人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的运入,提供了水上运输的便利。自东晋以来到20世纪中前期,景德镇的交通主要靠昌江水道维系。 过去 水运主要有三条道路:一路上达祁门;一路下入鄱阳湖经赣江至赣州转广东;一路自鄱阳湖至九江转长江内销上下游各城市;还由长江至上海吴淞口出海外销。这个镇市最初是因烧制瓷器而沿河建窑,因窑成市。因此,昌江河上运输 十分繁忙,城区沿河有三洲四码头。每天无数中小船只往来穿梭,许多精品瓷器,就靠昌江河上排列如蚁般的小船驳运,转入长江出海,器行九域,誉满全球。康熙51年(公元1712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 在考察游历景德镇后 写给奥日神父的信中也记载了当时 昌江水运情况:“(昌江)宽阔的水面形成了一里多长的良港。这里水流大大减缓了,有时可以看到,在这宽阔的水面上,并列着二三排首尾相接的小船。”景德镇的兴盛和发展,也和这无数小船穿梭往来的昌江河紧密联系在一起。   码头,反映了景德镇当年全靠水运的交通状况。明清时期,镇瓷通商天下,来镇经营瓷器的人络绎不绝,水运码头每天的吞吐量相当可观。明.缪宗周《兀然亭》诗中云:“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清.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云:“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可见当年水运繁忙的景象。码头又称渡头,是一条由岸边伸往水中的过道,它一般是人造的土木建筑物,主要是作 装卸货物之通道用。过去在景德镇昌江河边有十多座货运码头,从外地运来景德镇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 以及从这里运出的景德镇生产、包装的瓷器茶叶等特产,都是在这些码头 上、下货的。 据《景德镇市地名志》介绍,那时除各渡口为来往船只停靠码头外,还专设了著名的四个装卸货物的码头:许家码头、曹家码头、湖南码头和刘家码头。各码头均为帮会所建,他人不得任意占用。搬运工人都得上帮登记在册,在规定的码头装卸货物。 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云:“码头柴槎各分堆,伙计收筹计数来。”后注:“烧窑多以三日为度,柴槎两帮各有挑柴码头”。筹是木竹做的 用来计数用的小牌片,码头工人凭此结算搬运工资。三天烧一窑,自然要消耗不少窑柴,可见运输窑柴船只之繁忙。据说许家码头和曹家码头是吉安人的码头,湖南码头和刘家码头是南昌人的码头。许家码头是当年由浮梁东、北乡和外地运来的瓷土窑柴等物资 在此卸货 再运进坯坊和窑厂的地方,旧址在今中华北路半边街附近。中渡口浮桥旁是昌江上十多个渡口中最著名和繁忙的渡口,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云:“上下纷争中渡口,柴船才拢槎船开”,柴船指装 松柴的船,槎船指装 槎柴的船,柴船和槎船都络绎不绝到此卸货。此地有昌江四大码头之一的曹家码头,为槎柴码头。浮梁西、北乡的进出货物,一般都在此 上下货。 上述码头都在镇中、镇北,是瓷土和窑柴等生产资料运进景德镇来 而在此卸货 再转运去窑厂的地方。曹家码头下去不多远就是昌江四大码头之一的湖南码头,旧址在斗富弄河边,紧靠湖南会馆。现在在此附近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昌南阁。昌江四大码头之一的刘家码头,旧址在沿河东路刘家下弄河边是窑柴码头,浮梁南乡的进出货物一般在此上下货。现在这里建成了民窑博物馆,开通了浙江路。 昔日 景德镇瓷器外销,全靠昌江水运 通江达海。景德镇瓷器就是在这些码头装船外运的,而制造瓷器的生产资料和景德镇人的生活物资也是在这些码头卸货的。码头除运进瓷土、釉果、窑柴等生产生活物资外,还有一项重要物资也是不能缺少的,这就是包装瓷器用的禾杆。昔日 景德镇瓷器需经禾杆包装后,才能漂洋过海、远涉重洋。因此,镇上运输禾杆的船只也是川流不息。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云:“鹅颈滩头水一湾,驳船禾杆积如山。”昌江经南河口折了一道弯,转头向西南流去,在此形成了一道形似鹅颈的浅滩——鹅颈滩。这里的驳船上装有堆积如山的禾杆。总之,昔日景德镇人生产、生活物资的转运都离不开昌江边的码头。 洲的本义是:水中的陆地,这里是指靠近河边的空滩地。据《景德镇市地名志》介绍,昔日昌江河边有著名的三大洲地:黄家洲、拜天洲和西瓜洲。黄家洲一名王家洲,曾是热闹的瓷器地摊市场,旧址在今何家洼河边(今六小后面),方圆约一公里,是由昌江河码头上岸通往市区的必经之路。这里遍地摆满各色瓷器地摊,是小贩们兜售生意,闲散劳力找工作,商人们‘估堆’的场所。‘估堆’是指零散破损瓷器成堆出售,由买卖双方估计确定成交价格的一种方式。关于黄家洲市场,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有诗云:“轻灵手巧补油灰,估得明堆与暗堆。好约提篮小伙伴,黄家洲上走洲来。”龚鉽《陶歌》云:“王家洲上多茅器,买卖偏多倔强人。比似携蓝走洲客,只能消假不消真。”在十八渡附近还有昔日昌江三大洲地之一的拜天洲,曾是景德镇人盟誓拜天的地方。当时的景德镇人做瓷器生意、订合同特别是口头合同后,一般都会来此地烧香磕头对天盟誓,因此名拜天洲。 在昌江大桥附近的二中后面,便是昔日景德镇三大洲地中最大、最有名的西瓜洲。她位于镇南,因在此附近有人种植西瓜而得名,后来成了农民的菜地。西瓜洲现在正在进行市委市政府的惠民工程——棚户区改造,相信不要多久,这里将会兴起一片新型居民区,成为昌江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洲地,过去都曾有码头和货场,景德镇瓷器就从这里装船外运,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这些洲地河滩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每到中秋节夜晚人们就会来此烧太平窑。这是景德镇晚清开始流行的一项独特祈福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沿昌江河洲、河滩,就地取材,用河边到处都有的废弃渣饼搭起一座座小窑,燃柴生火 模拟烧瓷窑 祈求太平,民间俗称 烧太平窑。这项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景德镇人祈求太平的一种仪式,以后又成了镇上孩子们的一项游戏活动,一直延续着。现在烧太平窑已成了景德镇古窑旅游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 由于 时代发展,昌江河的运输地位已不如从c前,现在 城区的昌江河两岸建起了防洪护堤,河边的三洲zh四s码头也难觅踪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三洲四码头和景德镇陶瓷结下的不解情缘,让我们景德镇人永世难忘:她是 景德镇瓷器 昔日辉煌的 参与者与见证人!
上一期: 袁俊诗歌四首
下一期: 古塔诗歌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