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眼》原名为《眼之魔法》。《眼》在简单的诗题下,呈列了一系列的意象,“潮汐”“珠贝”“太阳”“月亮”“星辰”“海”“血液”“睫毛”……。看似各不相干的繁复的意象组,告知我们亘古永恒宇宙世界,就如被“飞鱼的翅”不断剪碎而又不断复合的深渊般的海,神秘莫测。在这个世界中,“我”“伸长”“旋转”“奔流”;在这个世界中,“我”承受日月星辰之灵光的照耀。尽管“我”如彗星,在“太阳”“月亮”“星辰”中自由穿梭,尽管 “我”如江河在天地间奔流不息,但我始终晞曝于“你”的“眼睛”的“苍茫朦胧的微光中”。在“你”的视线里,“我”用“你的太空的镜子”鉴照“我”自己的“影子”,结果发现,“而我是你/因而我是我”。这里作者诗的方式描述宇宙对我(人类)、自然的观照,同时写出自然、人类、自我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眼》里所蕴含的自然客体与个体主体互为区别但共为一体的、思想的知觉化等特点,其繁复意象的铺排、奇特的观念联络颇具超现实主义的特征,矛盾的思绪和不相干的意象组接一起,形成突兀、尖锐的智慧的魅力,让人久思不已。戴望舒后期也由于与超现实主义的接近,形成思想知觉化的特点。这类诗作由于思想的收敛和客观对应物的采用,让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直接开启了40年代“中国新诗”派知性诗的先河。
上一期: 自由
下一期: 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