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河:书看过就忘怎么办?BY主播大璐

魏小河:书看过就忘怎么办?BY主播大璐

2016-03-10    07'32''

主播: 读书有疑

2570 163

介绍:
昨天写了篇《一本书看过就忘,怎么办》,写的是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之所从这个角度出发,是因为想说明《看不见的城市》形式上的特点,不过,很多看到标题然后点进来的读者表示情感受到了欺骗,所以,今天就正紧聊一下,一本书看过就忘,怎么办? 既然是正紧聊,就要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所文章可能会比较长,受累了。 一、请承认遗忘的必然。 这话我在很多场合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为什么要重复?因为这是焦虑的源头。很多人读书记不住,便会自责,内疚,会觉得自己做了无用功,怀疑自己能力不足,甚至像昨天一位在留言区评论的朋友说的那样,对读书失去兴趣。 但其实,过目不忘是反常,看过会忘才是正常。 遗忘是记忆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遗忘,也就不可能有记忆,不可能有思想。博尔赫斯在一篇小说里写到过一个不遗忘的人,他记得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所有细节。而当他能够记住所有东西的时候,便无法抽象的思考和总结,他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没错,但是他并不是个智者,甚至连普通人的能力都算不上。 我们从前背单词的时候都听说过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它告诉了我们大脑记忆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我们可以去研究怎样锻炼记忆,但是请不要以为看书就能记住。这是第一步。 二、真的有必要记住吗? 或者换句话说,真的有必要刻意去记住吗? 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类讨论。 我的观点是,纯情感体验型的书大可不必刻意去记;而知识型的书,需要有选择的去记。 什么叫情感体验型的?当然就是文学啦。作为一般读者,我们读一本小说,读一本散文,其目的并不是获取相关的知识,记住所有角色的名字,所有的情节,而是去感受别人的经验,体会别人的情感,从而丰富自身的感觉,或者仅仅为了享受。 就算我们记不住《百年孤独》里那位上校的名字,也并不代表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会比记住所有角色名字的人要来得更浅。 什么是知识型的呢?也就是除文学之外的大部分书籍,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菜谱,等等等等。这样的书,所呈现的并不是故事和感觉,而是知识,面对这样的书,需要有选择的去记忆。 为什么是有选择的呢?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不可能记下所有的东西,所以记住那些当前对你有用,你自己觉得特别感兴趣并重要的部分就够了。剩下的呢?能记得多少算多少啦! 我前几天读了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里面有很多文字学的知识点,某某字的演变历史,我觉得这些东西很有趣,但是我并没有刻意去记,因为我现在并不需要记住它们,我仅仅把它当做审美对象,就足够了。 可是如果你现在对经济学感兴趣,读了一些相关的书,你的目的是想搞清楚一些经济原理,就不能审美的去看书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刻意的去记。 总而言之,博闻总是好的,但多识也不是涵盖一切的,记不记,关键是你的动机。 三、记忆的方法 如果你决定记,下面就是方法了。 说实在的我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的方法,其实我们每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已经受过记忆的训练了。 想要记住什么,不外乎就是靠重复和理解以及应用。 这次我就不分门别列的去列举各种笔记大法、脑图等工具了,因为不管什么工具,其实都殊途同归,并且我不是特别喜欢各种奇淫巧计。 咱们讨论讨论心法。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上课有预习、讲课和复习三个阶段不?为啥要预习和复习呢?可不就是通过重复加深印象么?我们从小抄了那么多遍生字,为了啥,可不就是通过重复加深印象么? 所以,这里有一个大问题,是问问题的心理问题,当你问读书会忘怎么办的时候,你要么忘了读书本来就会忘的,要么忘了曾经你是怎么学习记忆的。不是说你长大了,不需要考试之后,想要记得一些什么东西只读一遍书就可以搞定的,天下没有这等美事,除非你真的是天才。但你我都知道,我们不是。 重复讲完了,讲理解。重复可以暂时记住一些东西,但只有理解可以让记忆保持的更长久一点。我们做笔记,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加深理解。背古诗,死背可以背,但是了解意思之后,肯定会更好背,这个大家都有经验。 以前上课是这样,现在业余读书也是这样。那怎么更好的理解知识呢?这个各种笔记大法都有具体的方法,我不想去搬运。对了如果你想理解,或学会一点什么,总要有点主动性,光问问题可不算主动。 应用,就是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你学了算数,买东西会算账了,就算应用了,应用的越多,越不会忘。但是,现实是脱离了学校之后,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不再有应用的机会和压力了,没有考试,没有提问,没有讨论,你只是接受,然后遗忘。所以,多试着用它。 总结:如果你读某本书的时候想要记住点什么的时候,请不要以为浏览一遍就可以完事了。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看过书就忘,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看得还不够多,不够深。 所以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看得更多,想法办看得更深。 四、怎样看得更深? 答:看得更多。 所谓看得深,便是理解的深,理解的深,便能记住,并且可以应用。那么怎样理解的深呢? 答案:看得更多。 理解其实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信息进入了你的大脑,但是你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可以解码,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密码对照本。 是的,读书和搞间谍工作是一样的。你要搞懂这本书,理解这本书,就要扫清阻止你理解这本书的障碍,所谓读的更多,是指读一本书多遍,同时也指读相关领域更多的书,建立一个解码系统,甚至读不相关的更多的书,所谓融会贯通。 至于,具体的对一本书的理解如何进行,请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分析阅读”的章节。 总结:我知道对于某些人来说,我写了一大通其实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这没有办法。因为不可能把饭喂到每个人嘴里,重要的学会自己吃饭。并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个观念问题。改变了观念,就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