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综合分析与救治法则
作者:田文林
谨以此论呈于全体医学老师,以求抛砖引玉。
一、绝大多数新冠患者症状:
高烧、身痛、咳嗽、痰多、咽疼、厌食、昏溃。
二、病因分析:
病菌病毒入侵属外因症。菌、生物体,毒、非生物体。这次的疫魔是病菌和病毒的混合成份所侵,在人体形成了相辅相助的侵害威势,形成了医学界的高难度病案。
三、新冠疫情流行下的三类人群及病理分析:
1.至今没有染疫的健康群体
出于每个人不同的体质,身体免疫力也不尽相同,有一部分的高抗素足以抵制和化解这一波的病毒,此类人则不病。
2.后阳群体
在抵制和化解的过程中,消亡的高抗素没有得到全面补充恢复之期。再要遭到病毒的一次或多次的侵蚀,则后病。
3.二次复阳的有重症群体
通过临床观察,复阳的比例很高。而且较之初阳重症者居多,死亡率也相对增高,致死者多为肺脏和心脏坏死,(还有的患者出现红疹)。
究其原因,其疫灾变异固然不可忽视,但笔者认为医者的治疗法则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急治其标、缓治其本、标本兼治”,是我国医学祖先历代圣贤总结出来的不可违背的原则。纵观三年来的治疗方案,则以降温、消炎、止咳、止痛为准,其达到预定效果就视为痊愈,这仅仅才是中医学的“治标”。岂不知“菌不净则伤肺,毒不尽则伤心”。个人认为,复阳的本质是患者体内余“菌”余“毒”医药未毙令其潜伏,患者后期补本培元不及,故当患者初愈后再次受到疫魔外侵时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是复阳患者比初阳更为严重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复阳患者体内的“伏菌”(指病菌),复阳后则重在伤肺,伏毒则重在伤心,肺主皮毛(体表),是疫魔侵蚀时的最先受害者。心主司血,伏毒久侵,必入血液,“复阳”后新陈齐发、必伤心。(部分患者出现红疹,亦是伏毒侵血所致)
在治疗总则上降温、消炎、止渴。止疼排毒是“标”,培元健体是“本”,而在临床医治上,降温、消炎、止咳、止疼是“君”,解毒、排毒则是“臣”。
四、对国家卫健委推出的抗疫处方分析:
处方一:
清肺排毒汤处方配伍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猪苓 泽泻 桂枝
茯苓 白术 柴胡 姜半夏 冬花 生姜 藿香
陈皮 山药 射干
处方二:
大青龙汤和五苓散(北方)
麻黄 桂枝 石膏 杏仁 甘草 大枣 生姜
茯苓 猪苓 泽夕 白术
以上两味方剂,都是国家医药卫生权威机构向全国推出的抗疫方剂,其中清肺排毒汤最先献出者为草根中医葛又兰。当时连医师资格证都没有的葛又兰,在武汉疫情爆发最高期,献出此方遏制了武汉疫情,拯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葛大夫,立功之际,由国家追加颁发了医师资格证并聘请至中国中医科学院。
而大清龙汤五苓散,外行人也不难看出是由清肺排毒汤脱胎而出,由此可以看出我中华医药瑰宝是何等珍贵,中医学理论是何等的精粹和深奥,应当肯定地说,以上处方在初阳阶段具有无可置疑的功效。
五、对以上抗疫处方的改进研究:
以上方剂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方的最大相同点是解表止咳化湿。以体表驱散寒邪,用药物内服,燥湿、化湿,以达排毒效果,从而达到治愈效果。寒邪多聚于菌,病毒多赖于痰,(湿饮之浓称)该方采用“治病八法”中的汗、消之法,取得可喜疗效,是其微炒之处。
以上处方在复阳泛滥的阶段能否原方照用?或者抗“复阳”之期还可再用而收到预期疗效呢?笔者认为只要用此方治愈的患者予以排查一下,如无复阳者,该处方便可广泛推用,如复阳者超出30%,则应当对症诊治,予以改进。
笔者通过对该处方的药性、功效和复阳患者症状的分析认为,该处方治疗初阳功不可没,但用于抗阳以及抗复阳症候的治疗,其效果犹恐不及。
但是初阳的患者,有很多体温高达38.5℃以上,形成了入侵病毒的蒸进和蔓延,加速进入脏腑组织和血液内,不易及时排出和解除,而形成潜伏,待到初阳治愈的患者,遭到二次以上的病魔侵蚀时,形成了里外夹击之势,是复阳患者的症状。更甚于初阳病痛的原因,有的甚至导致死亡。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对初阳患者的治疗处方配伍中,清洁体内血液中的残毒是必不可缺的配伍功能成分。笔者在自己组成的处方中把解除毒素的药物作为“臣”药,施治于70余例患者的救治中,达到了全部治愈且迄今无一复阳。
鉴于该处方在配伍份量上仍是保留以解表除痛为主,用于排解毒素的份量相对较轻,故不敢保证愈后患者后期再不复阳。但从临床表现上,至少可以说,它在当前复阳泛滥期间,是没有复阳可能的。因此,在下阶段的处方改进中,结合同道宝贵经验和实践总结,必将使处方更加完善,使之在抗疫康复中发挥更大作用,与全民共同抗疫迎接胜利的朝阳。
手机(微信)号:1345320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