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2019-01-08    08'49''

主播: 柳醉春烟

415 3

介绍:
【诗词原文】 《蝶恋花》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精华赏析】 表面上看,这又是一首反映苏轼豁达胸怀的词作,尽管远谪岭南对苏轼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可他仍然怀着乐观的心态欣赏着南方美好的春光:“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春花凋零,残红消褪,青青的杏子已经结果,燕子闲飞,绿水静绕,春夏之交的岭南显露出宁静平和的韵味。“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知谁家庭院里时不时传来荡秋千的少女无忧无虑的欢笑声,给明净的春光平添了几分欢喜的味道。 初看来,这确实是一首单纯的伤春词:春光虽美,可季节的消逝毕竟是令人伤感的,苏轼的哀伤更加含蓄而诗意:“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树枝上的柳棉已经被风吹得越来越少,零落殆尽,因为柳棉的零落意味着春天的消逝,这是这首词中表达伤春情绪最浓重的一笔。但情绪的浓重还不仅仅是因为春光的消逝,“枝上柳绵吹又少”表达的也不仅仅是伤春之意,还暗含着苏轼对自己身世飘零的哀叹。他在花甲之年远谪岭南,又何尝不是像柳棉那样在暮春时节的飘零呢?在感叹了身世飘零之后,接下来的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里的春天虽然已经消逝了,可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可能别的地方正是春回大地的时候。从整个宇宙来说,春天只会有地区之间的流动,却从不会消失。这样一想,那么惠州春光的流逝也不值得那么伤心了。这是对“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最通常的理解,既然是一句豁达的宽解之词,为什么朝云会因此而泣不成声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对“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理解有偏差。其实,这句词在这里非但不是豁达之词,反而表达出比“枝上柳绵吹又少”更为浓重的悲情。这句词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两句:“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屈原被流放时,他假借巫师之口对自己劝说:世界那么大,哪里会没有你所追求的“芳草”呢?你又何必一心眷恋着你的故国?换句话说:既然楚王不信任你,你又何必对故国念念不忘,到哪里找不到你的安身之所呢?然而,即使明知“芳草”处处都有,屈原也终于没有离开他的故国。苏轼和屈原一样,无论自己身在何处,始终心系一方,他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随时可以潇洒地离开,可以潇洒地朝秦暮楚。 苏轼与屈原遭遇的相似,人生态度的一致,才让他发出了类似于屈原“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感慨。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和屈原一样:尽管天涯海角处处都有怡人的芳草,可在我的心里,独独只有这一处的芳草让我刻骨铭心、无法舍弃!这一层沉痛的忧思单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苏轼空有一腔忠君报国的真情,可是在垂老之年仍然飘零天涯,也许这才是朝云真正理解并且怜惜苏轼的地方。联系到这首词下半阕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应该更能证明这一理解。如果只是将墙外行人的多情、墙里佳人的无情理解为擦肩而过的风流韵事,那就过于简单了。墙外行人的多情,正如同奔波跋涉在旅途中的苏轼与朝云;而“墙里佳人”的无情,是否继承了屈原以美人比喻君王的传统?答案应该是可以肯定的。《蝶恋花》并不是一首香艳的伤春、艳遇词,而是苏轼与朝云来到惠州后对身世飘零的深切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