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大槐树”
2017-08-10 常青树
“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
大槐树下 老鹳窝”。
八月六日,我拉着行李箱,来了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问祖,受到了临汾文友的热情招待。由帅锅“难得糊涂”一枚驾车,社长“小苹果”和副编“宸父”作陪。六号晚上,“微笑”妹妹设宴接待,吃好喝好后,“太阳石”美声主播老师又邀请KTV唱歌。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硕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里祭祖的人络绎不绝,当你脚步迈入祭祖园大门,第一个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片写着大大的“根”字的影壁(俗称“照壁”),影壁的“额枋”、“垂柱”和图案的精美绝伦及寓意先暂且不说,单说这大大的隶书“根”字,笔画雄健古朴,线条刚毅舒展,尤其是“艮”字的钩画和捺画最典型有力,有人说它形如移民蹒跚的两只脚,艰难的跋涉于远方。这足以说明华人老家在洪洞大槐树下了。
第一代大槐树受洪水冲刷已经成为一通“古大槐树处”石碑了,二、三代大槐树主干粗壮、枯枝杈桠、彰显着沧桑的历史。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 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 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今日阴有小雨,不热不晒,怡情舒心,更有好友作陪,自是心花绽放。丽萍姐姐笑曰:“天公作美,天佑妹妹”!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十八个省,五百县,有的还远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洪洞大槐树祭祖堂里供奉着所有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姓氏牌位,总共1230个,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众,以便寻根查询。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根脉!
我在“8”号第一排正中找到了“郝”姓,常青树是郝家女儿嘛,于是我虔诚下跪,双手合十,闭目膜拜……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相传为火正,又称阏伯,所以子姓也叫赤姓,又叫郝姓。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郝庄),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7位。郝姓是姓氏排行中的大姓,郝字古体为“赤邑”。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鹳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有诗为证——
大槐树诗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常青树个性阳光,快人快语,崇尚一切真,善,美!这次越过黄河到山西,与【梅园秋语文学社】和【秦海明月诗社总部】几位文友,一同漫步在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问祖,边走边说,其乐无穷!帅锅“难得糊涂”还讲解了当时迁民途中,由于官府怕迁民逃跑而采取的捆绑手段,从而有了“解手”和“背手”、“连手”的由来和故事,讲解了官兵防止迁民逃跑采取的用刀割小脚趾甲而流传的民谣:“脚小趾,两瓣瓣,大槐树下切块块”。还给我们吟诵了:
“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的民间诗句。我和丽萍姐姐不断地“哦!哦”笑应。我很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我愿真诚地对待朋友。我以为——“友谊的果实是会在时间的见证下成长成参天大树的,这颗友谊的大树需要的是你我真心的浇灌,理智的耕耘,适时的修剪,当然更需要风雨的洗礼与阳光的呵护”。
山有根,水有源,人生最铭刻在心的就是家园。家,是每个儿女心中的根,家是儿女心中割不断的情。“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当我们一行四人就要离开大槐树时,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这首歌谣,我是大槐树下迁出的移民后裔,自然而然就会认祖归宗。“大槐树”,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多少年,我们郝姓家族的后裔,都想去大槐树下寻根问祖,寻找祖先的根基,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梦,一个家族,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梦!今天八月七日立秋之际,常青树幸福地圆上了这个梦。
(2017/8/10于延安。)